突破6000吨级!全国首个客滚应急基地完成100%重载试验

作者 陈欢 2025-07-30 09:28

7月30日,总重6000吨的“双泰36”轮成功完成重载入坞及横移试验,从“琼海一号”浮船坞平稳驶出。继7月1日“紫荆十一号”4300吨级试验后,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仅用29天再攀技术高峰,标志着我国首个客滚应急基地正式具备琼州海峡全部海峡股份现役客滚船型的维修能力,维修吨位上限从原设计5000吨级跃升20%至6000吨级。

29天极限攻坚

从4300吨到6000吨的技术跃升

据了解,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是我国首个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自3月27日投产便承担起服务粤琼桂三省船舶维修保障应急救援等任务,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船舶情况、不断提升船舶运维保障能力,由湛航集团与海南海峡航运共同设立的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1日成功完成“紫荆十一号”船80%重载试验及横移试验调试任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修造公司进一步开展“双泰36”船100%重载试验任务。

据了解,重载试验从80%到100%,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更重的船只和更高的横梁标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4300吨到6000吨挑战不小,船的长度、宽度和重量都更大,船舶托举构件都需要调整加固。

为了高效完成此次任务,船舶修造公司自27日起接连召开联调联次会议,党员干部带队复刻“紫荆十一号”试验经验,面对船舶吨位激增40%的挑战,技术团队昼夜奋战,优化移船路径,误差率严控在0.5%以内。提前完成船台水泥墩布设与轨道动态调平,攻克6000吨巨轮横移偏移风险,并有后勤保障组乘小艇穿梭运送补给,为浮船坞作业人员48小时连续作战提供有力保障。

能力三级跳

四个月实现全量级覆盖

自3月17日起,修造公司便持续开展重载试验,从3000吨级验证移船系统基础性能到7月1日的4300吨级80%重载试验,再到如今超6000吨级100%重载试验的完成,宣告着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船舶实现100%本地化维修,助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进程再上一层楼。

据了解,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投用前,琼州海峡的船舶需远赴珠三角维修,该基地建成投产终结了琼州海峡的跨省维修史,让维修半径从珠三角缩至“家门口”,年修船能力达100艘次。同时,基地的建成构建起了琼州海峡“30分钟应急救援圈”,让海上应急救援响应速度提升3倍,成为海南90%物资进出岛的“海上生命线”。

重载试验的完成,使得琼州海峡客货滚装船型维修最大上限从原有设计的5000吨级提高至6000吨级,未来整个琼州海峡的客滚运输轮都可以纳入修理的范围。

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丰感慨道,这支党建引领的钢铁团队,用29天再创“湛航速度”,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互联互通注入澎湃动能。

南方+记者 陈欢

通讯员 吴勇伟

编辑 龚钰坤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