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覃巴第三小学:倾情守护,点亮乡村孩子的逐梦征途

作者 麦思容 2025-05-16 17:38

红绿相间的番茄挂满绿色藤蔓,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走进覃巴镇第三小学,按班级划分的小菜园生机勃勃。这是黄美娟专门为学生打造的快乐农场,作为学校校长,她希望孩子们能在感受田园之乐、收获劳动果实的同时,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覃巴镇第三小学小菜园。麦思容 摄

覃巴镇第三小学小菜园。麦思容 摄

覃巴镇第三小学是一所乡村新型寄宿制学校。从1963年建校以来,该校经历了多次改革,宛如一部鲜活的史书,生动记录着时代的印记,呵护着乡村孩子们的梦想,学校原名有覃巴公社农业中学、覃巴初级中学,是人们观察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轨迹的鲜活范例。

俯瞰覃巴镇第三小学。受访者供图

俯瞰覃巴镇第三小学。受访者供图

学生规模以每年200人扩增

“校长,学校连门口都没有,学生出来就是一条马路,孩子在这里上学会不会很危险?”覃巴镇第三小学于2019年完成改制,当时校园基础设施简陋,条件十分艰难,安全问题成为学生家长最大的担忧。

“我们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面对家长的担忧,担任该校校长的黄美娟,带领着一支满怀热忱与壮志的新团队,踏上了这条艰难的“创业”之路。他们一边办学,推动教学工作按时正常开展,一边创建学校,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一步步开启学校发展的新征程。

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接纳更多学生来这里就读,黄美娟顶着压力和争议,物色合适地块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2022年,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艰难推进,两栋新的教学楼和宿舍终于建成投用。

与此同时,为给师生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黄美娟带领全校上下,在面对诸多阻力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推动建成了长达800米的校园围墙,并修缮了校园门口,自此,结束了该校没有围墙、外人自由出入的窘境,给校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安全。

作为乡村寄宿制学校,覃巴镇第三小学满足了当地许多家庭的需求,守护着许多外出务工或离异家庭的子女健康成长。随着校园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学生规模以每年新增200人的速度扩大,从招生之初的184名学生,发展到如今拥有24个班级、1026名学生的规模,这些学生主要为覃巴镇的留守儿童。

覃巴镇第三小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受访者供图

覃巴镇第三小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受访者供图

以校为家撑起“平安伞”

学生想家了、学生被子太薄会不会着凉、学生夜间生病需要及时送医……校园里关于学生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好学生的困难,黄美娟以身示范,带领所有老师于工作日住在学校,以校为家,为学生撑起“平安伞”。

每到新学期的夜晚,学生宿舍里总会传出哭泣声。“有些学生还不习惯离开家,在想家想父母呢。”对于孩子们成长中的阵痛,黄美娟十分心疼,坚持每天晚上到学生宿舍巡查,并常常提供手机让学生与家长通话聊天,缓解学生的想家情绪。“每天晚自修下课,我和其他校领导、老师都会去看各个班级的睡觉情况,让想家的孩子和父母打电话、通视频聊天,耐心地开导,一般经过两个星期学生就可以慢慢适应了。”黄美娟说。

4月27日凌晨12点半,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破寂静的夜,还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文件的黄美娟被告知有学生身体不适,肚子疼痛难忍。黄美娟立马赶到学生宿舍,开车送学生到医院就诊。“像这种发生在深夜凌晨的突发状况很多,等医生开完药,我们再通知学生家长来接,或者直接送回家里。”黄美娟说。

曾有两名学生的经历更是让黄美娟难以忘怀。其中一名女生家庭特殊,仅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在一次宿舍巡查时,黄美娟发现寒冬里这名女同学仍穿着凉鞋,床上连一床棉被都没有,便立即为她添置了棉被和运动鞋。还有一名男生的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澳门务工,很少回家。在一次寒冷的夜晚,黄美娟去宿舍检查时,发现他蜷缩在单薄的被子里瑟瑟发抖。当晚,黄美娟便带他到镇上购置了厚实的床垫和棉被。

覃巴镇第三小学校长黄美娟与学生亲切聊天。受访者供图

覃巴镇第三小学校长黄美娟与学生亲切聊天。受访者供图

学生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让黄美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和关怀的过程。2020年,黄美娟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工作者,学校先后获得“湛江市依法治校达标学校”“广东省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

让农村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从一所不被看好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到发展为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港湾,覃巴镇第三小学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照亮了农村孩子的逐梦征途。

清晨时分,校园里书声琅琅,清脆悦耳的晨读声仿佛是奏响希望的乐章;傍晚来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孩子们在这里尽情释放天性;夜幕降临,老师们耐心地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为他们点亮知识的明灯。校领导用心用情推动的管理和育人模式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学习缺乏指导的难题。

去年以来,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黄美娟继续撬动各方力量,不断完善教育设施,与广州市派驻覃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组团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签署了“一对一”帮扶协议。

帮扶工作队自进驻覃巴镇以来,多次深入到覃巴镇第三小学的每一个角落,认真调研学校的现状,同时积极与师生们倾心交流,仔细聆听大家的需求,想方设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帮助乡村的孩子。为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帮扶路径,工作队先后五次组织专题座谈,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最终,结合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一份饱含心血的帮扶方案应运而生。

今年3月,吴川市覃巴镇教育帮扶书籍捐赠仪式暨“红色印记·童心向党”荐书阅读活动与乡村振兴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在覃巴镇第三小学举行。

今年3月,吴川市覃巴镇教育帮扶书籍捐赠仪式暨“红色印记·童心向党”荐书阅读活动与乡村振兴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在覃巴镇第三小学举行。

“去年工作队给我们捐赠了一百多套课桌椅和多批体育器材,还出钱出力通过墙绘让原本破旧的学校围墙变成一道风景,今年又为我们捐赠了一批图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捐款。”细数着工作队的帮助,黄美娟深受鼓舞,更有信心地去办好学校。

当前,在多方力量的慷慨帮扶下,覃巴镇第三小学正规划建设足球场。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黄美娟表示,她将继续带领全校上下,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让更多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南方+记者 麦思容

通讯员 刘飞

编辑 邓安祺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