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五一”全国文旅市场的激烈角逐中,顺德强势突围,上演“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精彩戏码,交出“丁财两旺”的高分答卷——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87.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43亿元。两项关键数据稳居佛山五区榜首,彰显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与经济带动力。
另一组数据同样熠熠生辉,成为顺德“出圈”的有力注脚:央视6次聚焦报道均安“功夫龙舟”,“全国龙舟之乡”惊艳全国、青年演员李昊担任顺德城市形象推广大使,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超5000万次,本土文旅达人推荐“五一”攻略,全网播放量超1000万次……
从数据的持续增长到口碑的广泛裂变,折射出顺德正在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当“五一”的热潮退去,顺德留下的不仅是亮眼的消费数据,更是别具一格的城市文旅发展新范式,为各地文旅深度变革提供了创新思路。
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消费力
在顺德“五一”文旅亮眼答卷的背后,三大趋势正悄然重塑文旅发展格局。
从繁华都市到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版图加速扩张。以今年“五一”接待游客数为例,清晖园同比增长49.46%、逢简水乡同比增长47.77%、黄连古村同比增长25%、陈村花卉世界同比增长350%……这体现出顺德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将城市和乡村的各类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爆发”的跨越。
佛山青年艺术周在乐从大墩村举行。乐宣供图
佛山青年艺术周在乐从大墩村举行。乐宣供图
4月30日-5月4日,在拥有700余年历史的乐从镇大墩村,佛山市第二届青年艺术周举办,汉服巡游、声乐演出、街头快闪、艺术沙龙、青年歌手大赛等各式演出活动轮番推出。短短五天时间,大墩村成为大湾区青年的艺术打卡高地,游客接待量突破1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和餐饮销售额大幅提升,实现从“文化流量”到“经济增量”的转化。
消费场景多点开花,“全时消费”生态构建按下“快进键”。“五一”期间,顺德创新打造“商圈引流、景区聚客、市集添彩”的立体化消费体系,形成文旅消费强劲合力。
“等了5个小时喝上一杯去茶山”“一开门就去费大厨排队”“从广州过来顺德打卡好利来”……“五一”期间,顺德万象汇成为“市民消费+湾区微度假目的地”的双“顶流”场域:日均客流约23万人次,多家品牌门店单日零售额突破品牌体系纪录。
顺峰山公园的“五一”嘉年华,有机融合自然、艺术、演出、旅游、美食、文创与潮流文化,实现6天活动400万次的曝光量、跻身大湾区文旅流量TOP榜,仅公园市集营收达200万元,大大激活“夜经济”消费潜力。
顺峰山公园举行的“五一”嘉年华。良宣供图
顺峰山公园举行的“五一”嘉年华。良宣供图
与此同时,遍布多个镇街的潮玩市集、咖啡文化节等,通过“产业+文旅”深度融合,以充满文化味、烟火气、体验感的玩法,形成覆盖全时段、全客群的消费生态。
假期期间,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华南地区首个聚焦咖啡全产业链的专业展会,容桂海骏达城举办“尽兴咖啡节”,将顺德咖啡产业与“全国最大咖啡机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相结合,成功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文旅吸引力,吸引了大量咖啡爱好者前来顺德体验。如容桂海骏达城吸引客流近2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0%,销售额达1200万元,同比增长约50%。
从“过路游”到“过夜游”,激活文旅深度消费新动能。凭借“白+黑”“动+静”的业态组合,顺德正在上演一场从“打卡式旅游”到“度假式消费”的精彩蝶变。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顺德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约36.0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3.5%;其中,全区9家星级酒店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3.6%,总营业收入518.7万元,同比增长约10.7%,成为顺德文旅从“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的生动实践。
渔人码头的人流。 李朝乐摄
渔人码头的人流。 李朝乐摄
容桂渔人码头推出“城市宠物计划”,柴油机1959文创园等文旅场所纷纷策划各类艺术、亲子活动,不同时段的特色体验让游客主动延长停留时间,推动住宿市场持续升温,皇家太子酒店、哥顿酒店等重点酒店入住率超80%。
三大趋势的叠加效应,成功将游客“留下来”的每分每秒,高效转化为“花出去”的真金白银,让顺德文旅消费不再局限于短暂的流量,而是演变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
城市IP实现“现象级”出圈
均安龙舟赛在新华社现场云、广东体育等30个平台直播,观看总人次超430万;
顺德凭借龙舟赛,6次获得央视聚焦报道;
官宣青年歌手、演员李昊受邀担任顺德城市形象推广大使,全网曝光量超5000万次,登顶热搜榜首页推荐;
自媒体达人创造的游玩攻略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超100万,带动游客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分享游玩体验……
均安龙舟赛事登上央视。均宣供图
均安龙舟赛事登上央视。均宣供图
今年“五一”,顺德的热度堪称现象级——线下街巷人头攒动、烟火升腾,线上平台话题沸腾、流量狂飙,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双重火爆,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的“顶流”姿态。
“爆款”频出,得益于顺德构建“官媒引领+明星效应+达人共创”的城市IP立体传播矩阵,形成“全民代言顺德”的热烈氛围。
其中,李昊和家乡的“双向奔赴”,对顺德城市形象的推广意义深远。从初登音乐舞台的青涩新人,到凭借《种地吧》走红的全能艺人,李昊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了顺德青年敢闯敢拼、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青年歌手、演员李昊受邀担任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顺宣供图
青年歌手、演员李昊受邀担任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顺宣供图
这样一位与家乡血脉相连、成长轨迹清晰可见的推广大使,为顺德城市营销打开了通往Z世代的大门。通过他的社交媒体、综艺节目、音乐作品等多元渠道,顺德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陌生的地名,而是变成了充满烟火气的美食胜地、古韵悠长的文化名城、活力四射的创新高地。
近年来,在城市形象传播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顺德打破传统单一宣传模式,通过构建多元立体的流量传播矩阵,实现全域覆盖、精准触达,让“一日三餐都好吃、一年四季都好玩、一城百景都好逛”的城市形象更鲜活、更立体、更具有辨识度。
2024年7月,顺德整合区内优质自媒体资源,成立顺德印象城市达人联盟,汇聚美食探店博主、旅拍自媒体等各类网络大V,形成强大宣传矩阵。联盟成员凭借千万级粉丝声量,积极参与文旅IP 传播,成功撬动破亿级全网曝光量,让顺德城市形象在网络上频频出圈。
但是,从爆红到长红,最关键的底气还在顺德文旅的长期内容供给力、城市服务支撑力与产业承接转化力的协同发力。
发展文旅,但不止于文旅。一座城市如果长期依赖某一条短视频、某一个打卡地、某一次活动,就意味着它并没有形成真正可持续的文旅产业结构。
立足于构建以“一区一核三圈十大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支撑的人文经济发展格局,顺德积极探索“文旅+农业”“文旅+科技”“文旅+体育”等多业态跨界融合,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全龄段可体验、可参与的文旅产品,乃至可持续输出的生活方式。
这也充分说明,顺德对流量的深度转化,绝非昙花一现的造势,而是锚定城市人文价值的可持续变现,以沉淀长期口碑为基石,稳步推动从“网红流量”向“长红价值” 的质变跨越。这场蝶变之路,顺德早已成竹在胸、步履铿锵!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