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6月8日至29日,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境山剧场迎来连续四周的艺术盛事——“湾区声闪耀·粤港青年音乐家展演”。作为由招商蛇口招商文化携手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共同打造,并获得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力支持的系列演出,此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成为青年音乐家们跨地域、跨文化协作的生动实践。
在这个6月的逢周日下午,观众或许踏着阳光来到山海之间,聆听音乐如何将人紧密相连。此次展演系列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展现青年音乐家的技艺之精,更在于搭建了艺术交流的桥梁——让不同背景的青年艺术家在彼此激荡中产生化学反应,让观众发现,原来我们身边就有如此多才华横溢的“宝藏音乐家”。如今,音乐会已圆满落幕,但余音未散,乐声与回响,依然在大湾区的心跳中律动不止。
青年对话时代,音乐跨越山海
“湾区声闪耀”音乐会系列自2021年起落地境山剧场,持续关注本土青年音乐人才的发展。自2024年始,该系列升级为聚焦“粤港青年音乐家”的合作模式。主办方招商文化和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特别设计的组合模式和曲目编排,使音乐家们得以在短时间内展开高效合作,从素不相识到舞台默契,展现出新时代湾区青年的创造力与包容力。
参与演出的音乐家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合作机会十分难得。在主办方细致周到的安排下,排练与演出进展顺利,每位音乐家都能在最舒适、专业的环境中发挥出最佳水准。有音乐家坦言:“我们虽然成长于不同的城市,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在音乐中,却能用呼吸与节奏彼此对话。这种默契,是一次心灵的相遇。”
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的代表也指出:“这个系列的策划意义深远,真正实现了粤港两地艺术家的深入交流。我们希望明年能继续举办,延续这份跨域合作的美好传统。”
不仅如此,艺术家们还积极参与多项艺术普及活动,包括公益讲座、快闪演出、线上直播等,令古典音乐走入更多人心。有观众评论道:“这可能是我人生第一场古典音乐会,却因为音乐家的分享和演奏彻底喜欢上了现场的感觉。”
多元与精湛的荟萃
展演系列在一场诗意盎然的音乐旅程中拉开序幕,首场演出“孔令怡与梁维芝 小提琴与钢琴音乐会”由小提琴家孔令怡与钢琴家梁维芝以福雷《梦后》轻柔起笔,带领观众走过拉赫玛尼诺夫、克莱斯勒、弗兰克等名家之作,最终在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中收束于跳跃而热烈的节奏。观众评论这场音乐会“琴声像是温暖的中音,婉转却坚定”。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听觉享受,更是一次关于民族色彩与浪漫主义情感的深度巡游。
第二场演出“郑慧、吴天遐与谭允静 钢琴、圆号与小提琴音乐会”的亮点在于编制独特的三重奏组合。钢琴、圆号与小提琴三位演奏家分别独奏与合奏,展现出不同声部之间的张力与融合。观众赞叹:“圆号一响,连台风天的乌云都停下来聆听。”压轴曲目艾瓦森的三重奏更是引发热烈反响,一位乐迷回忆道:“风起了,云雾散去,阳光洒落在露珠与花间,一切像初夏的童话。”这是一次关于节奏与色彩、诗意与热情的并置。
第三场演出“Cong四重奏与高乾赫音乐”会被观众称为“弦乐与钢琴的天籁之音”。Cong四重奏携手钢琴家高乾赫,演绎舒曼与勃拉姆斯两位作曲家的经典室内乐作品,音乐中融入克拉拉·舒曼的影子,情感层次丰富细腻。
许多观众在社交平台写下:“演出如听天籁,四重奏与钢琴的配合浑然天成。”“他们对节奏与韵律的掌控精准到位,整体和谐悦耳。”这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致敬,更是对浪漫主义精神的一次当代表达。
最后一场“沈周慧、许嘉晴与廖冬保 钢琴、长笛与巴松音乐会”为整个系列完美收尾。三位青年艺术家组成木管与钢琴的跨界组合,带来从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皮亚佐拉《遗忘》、德彪西《意象集》到改编版《梁祝》等丰富多元的曲目。观众反响热烈,有人写道:“音乐会仿佛是一场听觉的色彩实验,长笛是银,巴松是沉褐,钢琴是黑白,三者交织出动人的光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首曲目由许嘉晴亲自改编,她被称为“长笛仙子”,所改编的《遗忘》《梁祝》更被誉为“文化转译的成功案例”。沈周慧的德彪西与拉赫玛尼诺夫独奏片段也深受好评,“如听见水流,如听见俄罗斯的叹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