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高温易疲劳,那夜间行车是否可以避免?

广东交警 2025-07-10 09:52

持续时间长、影响区域广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工作、出行安全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影响正常代谢,造成人体能量消耗增多、体力下降加快,中枢运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对路况的监控能力下降,极大增加了驾驶人疲劳驾驶风险。

部分驾驶人为了避开高温时段,选择在夜间或凌晨时段出行,但夜间行车是否就能避免疲劳驾驶?是否会增加新的风险?

01  夜间疲劳驾驶风险加大

夏季夜间气温虽然有所下降,但受人体生物钟影响,此时身体进入休息状态,此时驾驶会违背生理节律,导致大脑和身体更容易产生疲劳感。且夜间光线不足,驾驶人的可视范围变窄,能看到的范围基本是自己车灯所能照射到的地方,这使得驾驶人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长时间保持高度警觉,会消耗更多的精力和耐力,更容易产生疲劳

以下是夜间时段疲劳驾驶导致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

♦︎ 2023年3月24日凌晨2时许,云茂高速公路茂名信宜路段发生一起小型轿车驾驶人因疲劳驾驶追尾重型货车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多人伤亡。

♦︎ 2025年1月12日凌晨1时许,何某驾车突然向右跑偏撞上右侧护栏,刮擦后又反弹撞上中央护栏。据了解,何某从广东深圳赶回湖南怀化,因家中有事,心急的何某连续驾驶了9个小时,行驶至事发路段时已十分疲惫,打起了瞌睡导致车辆跑偏发生事故。

♦︎ 2025年1月18日6时许,李某驾驶一辆粤S号牌小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然偏移冲出护栏外。经询问,小车驾驶人李某1月17日从广东东莞出发,因长时间驾车,事发时打起了瞌睡,导致车辆偏移冲出护栏。

02 夜间驾驶其他风险

▶︎夜间货车出行增多

暑期货物运输量大,很多长途运输需要日以继夜地进行,货车夜间行驶成为常态化现象。夜间高速公路上,小客车与货车车流交织混行,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夜间路况复杂

夜间道路可能出现坑洼、积水、石块、砖头、树枝等障碍物,且难以提前发现。在乡村道路或国省道等复杂路段,驾驶难度更大。

▶︎夜间灯光滥用

车辆灯光故障或使用不当,如远光灯滥用、近光灯亮度不足等,会影响自身视线和对其他车辆、行人的观察,还可能干扰其他出行者。

▶︎超速行驶

当车速达到72km/h,视力为1.2的驾驶人此时会下降到0.7。由于高速公路路况的特殊性,夜间灯光照射范围有限,部分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认为自己驾驶技术娴熟,在夜间高速公路车辆较少的情况下超速行驶,导致紧急状况出现时难以妥善处置,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提醒

夜间光线较差,加上生物钟影响,容易使人疲劳犯困,在这样的状态下开车,会导致驾驶人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操作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广大私家车驾驶人在行车前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并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建议暑期尽量避免凌晨、后半夜时段上高速行驶。驾驶人如有夜间驾车需求,建议连续驾驶时2小时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夏季出行前可以提前准备提神醒脑、防暑降温用品,防范疲劳驾驶。请谨记:困了累了别“硬撑”,休息充足再出发!

编辑:小吴

初审:小卢

校核:辅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