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中山市互联网应用创新协会主办的2025(第二届)中山市人工智能发展大会在中山市西区街道喜来登酒店开幕。
2025年中山市政府“一号文件”聚焦“人工智能+”。此次大会以“AI引领,数创未来”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各界500余位代表,共探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产业升级路径,旨在为中山市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擎注入新动能。
2025(第二届)中山市人工智能发展大会现场。 南方+ 苑世敏 摄
2025(第二届)中山市人工智能发展大会现场。 南方+ 苑世敏 摄
专家现场解析,聚焦AI技术演进与安全挑战
大会特邀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诗淇、香港四方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黄大维、北京小冰科技公司CEO徐元春等权威专家,围绕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度研讨。
王诗淇以“人工智能的演化之路: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窥探”为题,系统梳理生成式AI的技术脉络,强调视频编码、图像质量评估等底层技术对行业落地的支撑作用。
黄大维则聚焦“大湾区人工智能安全”,以香港AI安全治理案例为切入点,提出防范技术滥用风险的“HKGAI Qwen”框架,引发与会者对伦理与监管的热议。
“全球范围内,对AI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和处罚措施日益严格。企业因AI安全漏洞可能面临数据保护下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诉讼等。”黄大维介绍。
徐元春分享了“AI赋能企业数字化发展创新生态”,通过介绍小冰公司服务金融、零售、制造等领域的实践,展示AI在降本增效、模式创新中的核心价值。
现场,多位专业人士还分别作了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为中山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围绕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度研讨。 南方+ 苑世敏 摄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围绕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展开深度研讨。 南方+ 苑世敏 摄
助力打造“智造强市”,现场颁发两大奖项
为激励互联网领域创新实践,中山市互联网应用创新协会于2018年设置了“中山互联网金创奖”,今年为第三次颁发此奖项。
大会现场颁发两大奖项,其中,“人工智能创业先锋奖”是表彰在AI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中表现突出的创新创业人才,既有应用AI的创业者,也有使用AI技术的现代教育机构创始人。“互联网应用优秀案例奖”是表彰使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数实融合的应用案例,覆盖智慧农业、智慧商业、智慧环保、智慧渔业、智慧文旅等领域。
中山市互联网应用创新协会会长谢立兴表示:“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中山本土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认可和支持,更希望通过探索和培育,优选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山产业的可复制转型路径,推动中山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
可自由创建智能体,智能体开发平台发布
在2024年第一届中山市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山市互联网应用创新协会成立了人工智能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
专委会成立后,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专委会负责人白鸿飞和团队在去年下半年着手进行智能体的研究和开发,在“AI学习会”的基础上推出了智能体开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智能体,经过数据投喂、训练,便可生成自己风格的专属助手智能体。
目前,该平台上已创建了三十多个智能体,最活跃的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的“AI创业导师”,已投喂数据上亿字,累计被调用上万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详细辅导。
据介绍,本届大会通过技术研讨、平台发布、案例评选与生态联动四维发力,旨在为中山构建“AI+产业”生态提供核心支点,推动中山以人工智能为钥,开启“数智蓝海”竞争新局。
中山市西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炼红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更好支撑中山建设制造业强市和创新之城,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西区街道始终秉持“科技赋能、服务为民”的理念。今年,西区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出“企业专属AI管家”,构建智能预判式服务场景,配套“AI政务助手”“AI数字员工”实现政策咨询24小时“秒响应”。未来,西区街道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在三个方向持续发力:深化智慧社区建设,让科技红利惠及千家万户;推动AI赋能基层治理,实现城市管理精准化、智能化;培育创新生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支持。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苑世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