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该不该禁吃泡面?
成为近期网络热议的话题。
有人反对,认为“泡面是旅途必备,
好吃、实惠又快捷”;
有人举双手赞成,是因为
“终于能摆脱车厢里的‘生化攻击’” 。
高铁上吃泡面那股“冲味”,
真不是旅客自身能控制的,
其实背后藏着实打实的科学原理。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为什么泡面在高铁车厢中气味那么大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同样一碗泡面,在家闻着香,在高铁上却成了“味觉困扰”。这主要和高铁上密闭的环境和送风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在高铁相对封闭空间中,车厢中的空气交换100%依靠空调系统,处于低压状态。
这个“低压设定”,悄悄让泡面味变浓了。在一个封闭的、大小固定的空间里,气压高低和里面空气分子的数量是挂钩的——气压越低,空气分子就越少。泡面散发的气味分子却很“固执”,它们的数量不受气压影响。
道理很简单:原本是100个空气分子“分摊”1个气味分子,现在空气分子少了一成多,变成89个空气分子“包围”1个气味分子,气味分子的“存在感”自然就变强了。
同时,高铁的空调就是气味扩散的“加速器”,凭借“头顶吹风、地板吸风”的循环设计,出风口的风速远高于车厢气体的风速。此时,泡面碗口散发出的热蒸汽和气味分子会被强力吸入出风口,然后通过换气系统将气味分子传播到整个车厢。
更关键的是,高铁空调是“全车串联”的——带味的空气和新鲜空气混合后,又从其他出风口吹出来。不用5分钟,整节车厢就都能闻到泡面味了。
坐高铁到底能不能吃泡面
中国铁路12306官网显示,出行指南中的注意事项指出:由于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确保旅途环境良好和空气清新,乘车期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
全国铁路客户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也表示,不含加热包的普通方便面可正常携带上车,但建议乘客在列车上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以免影响其他乘客。
即便高铁餐饮日渐丰富,泡面仍是很多旅客的出行必备,其优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出行需求的“深度适配”。
当然,如果旅途中有人明确表示不喜欢泡面的味道,合理沟通其实也可以选择不吃。带点牛奶、饼干、水果和坚果,也都可以轻松坐高铁。
旅客为何对泡面“情有独钟”
泡面在旅行途中作充饥食物、补充能量是非常方便的,可以说是旅客在旅途中非常经济实惠的选择。泡面的优势在于:
#超长保质期
泡面面饼、蔬菜干水分含量都极低,料包高盐,不太会腐败,且无需冷藏,多重保障下保质期能达6个月至12个月。相比需冷链保存的高铁盒饭和易受潮面包,泡面成为长途旅行的“应急储备粮”。
#浓香型吸引
泡面调料包中的香精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将挥发性成分包裹在油脂或多糖胶囊内。遇热水后胶囊溶解,醛类、酯类等香气分子瞬间释放。泡面香精多为“复合香型”,能同时刺激味蕾与嗅觉神经,在饥饿状态下比家常菜更易激发食欲。
#3分钟速食
泡面经油炸脱水或热风干燥,面饼上会形成特殊的多孔结构,这些小孔如同微型吸水通道,让其具备“速泡”能力。热水注入时,水分子通过毛细血管效应快速渗透,3分钟至5分钟即可软化面饼,效率是普通挂面的3倍以上,契合高铁“缺厨具、时间紧”的场景。
你在高铁上吃过方便面吗?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