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振宁先生,东莞理工学院官网变黑白

广东教育头条 2025-10-18 14:05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103岁。

生前,杨振宁先生与广东高校交流密切,他更是用“唯一”来形容自己与东莞理工学院的关系。18日中午,南方+记者发现,东莞理工学院官网已变黑白。

杨振宁与东莞理工学院情缘颇深。

在央视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里,有一个镜头掠过杨振宁先生的清华大学办公室时,出现了两张特别的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办公室,与来访的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原校长李琳的合影。第二张照片是杨振宁先生到东莞理工学院讲学,和师生分享学习和科研的快乐。

1993年,杨振宁曾来到东莞理工学院分享学术报告,并受聘为该校名誉校长。一直以来,他关注着莞工的发展进步——4次赠墨宝,勉励莞工人;6次莅校指导,与师生分享学习和科研的快乐;莞工校园里有他亲植的3株名木;先后设立杨奖(杨振宁奖学金)、杨楼(杨振宁教研楼)、杨班(杨振宁创新班)……杨先生的教泽渐次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莞工文化里特质部分。

2022年,在该校建校30周年之际,杨振宁还特别送来了两册图书作为生日礼物——分别是《杨振宁传》和《晨曦集》。

《杨振宁传》记录了杨振宁先生的学术生涯、科学成就,也描绘了他的家国之思。而《晨曦集》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著写的代表性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还有近期科学史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充分表露了杨振宁先生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

彼时因身体原因,杨振宁先生无法莅临学校参加建校30周年的活动,但坚持以视频录制的形式表达了对学校的认可,对学校发展建设的关心,并鼓励学校要不断努力,向前沿科技方面进军。

而早在2018年,东莞理工学院就开设了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专门针对本科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回忆,2018年5月,学校向杨振宁提出了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的计划。在交流人才培养方案后,他愉快答应:“同意办这个班。相信你们一定能办好!”

“杨振宁班”负责人、东莞理工学院教务部副部长许燕转介绍,创新班重视以研究性教学为基本手段,采取小班教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程、全英文课程、通识博雅课程,并创设研讨式、互动型课堂教学生态。

大二进行专业分流后,每位学生都会有一名专业导师,全面指导学习、研究与竞赛,帮助他们更早进入实验室、进入科研团队,为其进行科研“启蒙”。学生们还有出国研修学习的机会。

许燕转表示,至今“杨振宁班”已有7期学员,已成为学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应用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与试验田。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范晖帆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