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到秋天,头发掉的比树叶还快。虽说秋天脱发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叶子到了秋天会枯黄脱落,到了春天又会重新生长,我们的头发也一样。但如果脱落得太厉害,那就要注意了。今天推荐2个方法,食疗+梳头法,双管齐下,从根本上防脱固发。
秋天树叶摇摇欲坠,很多人的头发也纷纷飞落,让本不“富裕”的发量雪上加霜。首先,怎么判断自己的脱发是否正常?
健康的人每天掉发量约80根,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秋冬季节可稍增加。每天掉发不超过100根都是正常的,属于生理性脱发。
当然,尽管脱发数量处于正常范围,但头发再生不足,出现肉眼可见的发量减少,发际线后移、开始见到头皮,那就不是简单的新陈代谢周期的问题,要引起重视了。
01
为什么一到秋天
就疯狂掉发?
■ 秋天的气候特点
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易伤津、伤阴,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嘴唇起皮、咽喉干痒、皮肤瘙痒、头皮紧绷等表现。当头皮水分流失,皮脂腺分泌减少,不能滋养头发,头发就容易黯淡无光,干枯脱落。
同时,秋天也是情绪容易波动的季节。正如古人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在这个容易让人感到伤感的季节,情绪得不到疏解,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和肝血不足,从而影响毛发的滋养,加剧干枯、脱落。
■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
头发稀疏、脱发严重、发色枯黄或长白发,往往是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表现。
《黄帝内经》提到,“发为血之余”,毛发的营养来源于气血,只有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运转,才能滋养皮肤和毛发。气血不足时,卫表不固,头发的营养供给不足,毛发生根也会不坚牢,便更容易脱落。
《诸病源候论》也指出:“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毛落。”
《黄帝内经》又说,“肾,其华在发,精血充足则发浓密而光泽。”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肾精充足,头发自然浓密、光泽;如果肾虚无法滋养肝木,导致肝阳上亢、肝火旺盛,肝失于疏泄,精血无法滋养毛发,就会导致脱发。
由此可见,要想防脱固发,让头发浓密有光泽,根本在于补养气血,滋养肝肾。
02
防脱固发第一步
多吃补气血、养肝肾的食物
秋冬季是一年之中,补养气血、滋养肝肾最有效的时节。此时阳气内敛,营养能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调补身体更容易取得全效。因此,食补是很推荐的方法。
如果是气血虚为主,通常表现为:头发稀疏、无光泽,易断,伴有乏力、面色萎黄、气短、头晕、易感冒等表现。这时候可以选择:黄芪、党参、白术、黄精、当归、红枣、桂圆等食材,帮助补气养血,促进血液循环,滋养头发,改善发质。
如果是肝肾亏虚为主,通常表现为:头发稀疏、干枯,容易掉落,尤其是顶部和前额部位;可能伴有腰膝酸软、耳鸣、失眠、心烦、眼睛干涩、口干舌燥等表现。这时候可以选择:黄精、黑芝麻、枸杞、桑葚、黑豆、核桃、黑米、何首乌等食材,帮助滋补肝肾,养阴生发。
如果既有气血虚,又有肝肾不足的表现,就可以搭配用好以上食材,推荐一杯精杞桑葚饮。
‖ 食疗方推荐
精杞桑葚饮
食材:制黄精10克,枸杞15克,桑葚10克,陈皮2克。(1人份)
做法:将所有食材放入养生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继续煮30分钟即可。或保温杯焖泡1-2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益精养血,生发乌发。
体质偏热者可加入菊花;体质偏寒者可加入生姜、大枣。秋冬季可每周饮用2-3次,湿热体质不适用。
03
朝夕常梳头
疏通头部经络
除了食养方,好好梳头也能帮助养发乌发、防脱固发。
这主要是因为,头部为诸阳之会,1/4的穴道分布在头部,梳头能促进头皮的气血流通,疏通头皮下的经络瘀堵,从而使毛囊的气血供应充足,帮助促进头发的生长。
养生学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道:“晨夕以梳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亦有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首先,选择合适的梳子至关重要,建议使用齿宽、间隔大、表面光滑的梳子,最好是木梳,以免刮伤头皮或损伤毛鳞片。
梳头时要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轻柔缓慢地从发根梳至发梢,触及头皮时力度适中。最好每天早晚各梳理约100下,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问题,头部相应的部位可能会有痛点或堵点,这时可以重点梳理这些区域,帮助疏通淤滞。
✔ 督脉:从前发际线正中向后脑勺梳,这是督脉所在位置,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疏通此处可帮助全身气血流畅。
✔ 膀胱经:从两侧内眼角沿上额部向后梳,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疏通此经脉,尤其脑后枕部,有助于滋补肾精,保持头脑清醒。
✔ 胆经与三焦经:沿头部两侧梳理,疏通这些经脉有助于疏肝利胆、调节情志、健脾和胃,以平衡气血。
需要注意的是,梳头时应避免边吹头发边梳,以免损伤毛鳞片;湿发时也不宜梳头,避免湿气通过打开的毛鳞片进入头皮。■
【来源:黄穗平说脾胃,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 黄穗平主任中医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