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赴山海》,就这?

24楼影院 2025-09-22 11:02

近几年,随着传统武侠剧的式微,国内掀起了一股“新武侠”的旋风——在保留传统武侠特色的基础上,加入时兴设定,以触达更广范的受众面,简称“武侠+”。

然而,“武侠+”兴起数年,满打满算却只孵化出了两部广受认可的高分作品:一部是2022年问世的《少年歌行》,豆瓣8.3分;另一部是2023年问世的《莲花楼》,豆瓣8.5分。

两部作品就人气来说,《莲花楼》明显更胜一筹,不仅有87万豆瓣网友为它打出高分,还形成了不容小觑的长尾效应,云合均集数据破9000万。

可惜,流量易得,佳作难求。很多时候,即便同一创作班底再度集结,也很难复制当年的辉煌。由《莲花楼》原班团队打造的《赴山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赴山海》曾承载了观众巨大的期待,播出后双平台热度登顶,抖音热度以1.4亿断层领先,光是“赴山海”这一话题,阅读量就高达20亿。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该剧却高开低走,被观众吐槽为“来得猛烈,扑得壮烈”“《孤芳不自赏》2.0”。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赴山海》播出前曾打出了“投资3亿S+巨制”的噱头,但其实际制作质量却与投资并不匹配,出现了穿帮镜头不断、影楼风、抠图严重、绿幕痕迹明显等多种问题,从特效、道具到滤镜都呈现出明显的廉价感。

以穿帮镜头为例,剧中就有多处被网友“捉虫”,时而是剧本赫然出现在画面中,时而是男主角穿洞洞鞋登场,让人不禁怀疑剧组的“用心程度”。

再以服化道为例,整部剧大到庭院楼阁小到着装都显得太过干净、整齐,不接地气,给人的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影楼里拍出的电视剧,而非一个活生生的故事。

须知,观众对一部剧的初印象,大多从特效、服化道、妆造等“表面功夫”入手,只有这些细节搭建得令人信服,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才会可信,观众才愿意走进故事,与人物共情。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赴山海》一上来便输了。

但平心而论,《赴山海》的文本构思其实是很吸引人的,该剧在改编温瑞安武侠经典《神州奇侠》的基础上,加入了“主角穿书”的时髦设定。

这种“旧与新”的碰撞乍一看近乎魔改,实际却有点“神来之笔”的意思。因为《神州奇侠》最早出版于1976年,与当下语境格格不入,而“穿书”设定的加入,则能打破传统武侠人物的刻板印象,让观众解锁不一样的武侠体验。

与《永夜星河》《书卷一梦》不同的是,《赴山海》嵌套了“穿书”“全知视角”设定,却摒弃了常见的“无限流”设定,让主人公失去了“失败重来”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人公的“金手指”,努力向传统武侠路径靠拢。

《赴山海》本质上是一部男频武侠剧,演员成毅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穿书前的现代打工人肖明明,穿书后的热血少侠萧秋水和霸气反派李沉舟。

肖明明是一个武侠迷,喜欢在武侠小说中快意恩仇,他在魔典系统中改编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将“爽剧”视角代入其中,将主人公萧秋水塑造为“爽文男主”,不仅天赋异禀、是练武奇才,而且受高人指点,打通任督二脉,拿到了武林绝学《忘情天书》,拥有开挂技能“沸血茧”,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武林盟主,拿到英雄令,一统武林。

可是这样的改编却被魔典系统判定为脱离逻辑,于是直接卡bug,让肖明明进入小说世界、魂穿萧秋水。

进入小说世界后,《赴山海》与其他穿书剧集类似,也经由“反差”营造出了一定的喜感。

比如,穿书后萧秋水以为自己“轻功第一、内力第一、剑法第一”,没想到却是个轻功薄弱、内力平平的“弱鸡”,制造了很多战五渣的搞笑场面。

再比如,萧秋水原以为自己有个“福袋”配角风朗,能给他传授武功、杀敌、捡装备、出谋划策……没料到这个“福袋”早已被人掉包,他以为的“福袋”风郎,实际上是跟着与萧家有仇的权力帮副帮主柳随风——这种“认贼作友”的劲头,也激发出了一定的喜感。

不过,就表演来看,成毅本身并不适配这种轻喜剧质感。

他的个人气质看起来相对内敛、踏实,偏向于“老好人”的个性,在演绎跳脱小少爷、穿书反差萌时,给角色的反应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当他说出“吓死宝宝了”之类的台词时,就显得喜感不足、尴尬有余,有种老实人被迫营业的既视感。

也因此,就表演来看,成毅的演技在剧中显得忽高忽低。在演出一些强情绪、需要营造破碎感的场面时,他表演在线,完成度很高;但当演出一些欢快的喜感场面时,他的力度和状态就拿捏不准,显得木讷且吃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成毅在表演上的局限性,毕竟,从《琉璃》到《莲花楼》,成毅最擅长的就是饰演美强惨男主。

尤其在《莲花楼》里,他把李莲花的隐忍、坚韧、反转演绎得层次分明。这次在《赴山海》中也是如此,成毅也贡献了几个动人的名场面,比如第二集杀傅天义那一段,他就演出了第一次杀人的慌张感,手抖、眼神发懵、呼吸急促,非常鲜活。

另外,剧中某些搞笑桥段也与严肃的传统武侠剧情产生了割裂。包括“比OK手势”“酿酒取名‘莫寄托’(莫吉托谐音)”“萧秋水妈妈感叹‘大家纷纷挂彩’”在内的很多桥段,都有强行搞笑的意味——这些喜剧元素不仅未能融入武侠世界观,还破坏了传统武侠应有的气质。

更糟糕的是,某些轻喜剧设定还让主人公变得讨厌。

比如,系统给萧秋水设定了主线任务,要求他先当上浣花剑派的掌门,然后才能解锁后续剧情,直至他成为武林盟主,才能真正结束“穿书”旅程。

于是,萧秋水为了当上浣花剑派掌门,开始在家族危难之际捣乱——挑战本应接任掌门的哥哥,并使出袖子里藏磁铁、穿皮裤抵御刀剑等耍赖招数。这种靠作弊破坏继任掌门公正性的做法,既会给观众造成不良印象,也会让主人公看上去低级、无脑。

而越往后看你越会发现《赴山海》注水严重。原著中,萧秋水杀权力帮“地魔”傅天义只是一个楔子,导致权力帮杀上门来,而权力帮看似是为了寻仇,实则是为了攻击住在萧家的岳飞之母岳老夫人,拿到她手中能号令天下的“英雄令”,进而导致萧家灭门。

改编成剧后,《赴山海》延续了这条叙事主线,令其与萧秋水的成长线并驾齐驱,“萧家灭门”顺势成为了激励萧秋水成长的重要激励事件。

然而,这件激励事件却姗姗来迟,剧集用了近6集的篇幅去交代萧秋水为适应武侠世界而经历的无关痛痒的小事,直到第15集才终于将正题引向“萧家灭门”,且在讲萧家步入绝境的同时,还插入了一些萧秋水与兄弟团“神州结义”的插科打诨。

以至于看到这里你会发现,编剧在创作的过程中,好像完全分不清轻重缓急。

一句话总结该剧的节奏,就是:

编剧不急,主人公不急,但偏偏能急死观众。

追更之后你会发现,《赴山海》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它“武侠+穿书”的大框架,其他地方细究下去,不是大跌眼镜,就是失望至极。

人们不禁疑惑:明明是原班人马,为何《莲花楼》投资只有1亿,而《赴山海》投资翻了三倍,效果却差了10086倍呢?或许,两部剧之间相差的,只是一颗因急功近利而忽视了打磨作品的初心罢了。

作者 | 钢瓒儿

编辑 | 楼   主

校对 | 赵立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