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水产市场上罗非鱼价格起起落落,让养殖户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
在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黄泥塘村,养殖户柯大叔望着水里游动的罗非鱼,眉头渐渐舒展。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在为鱼价变幻莫测犯愁——刚投下的10多亩鱼苗,饲料钱像块石头压在心头。
如今,一份罗非鱼养殖成本价格保险,让他敢放心往塘里撒料了。“这鱼,现在有‘靠山’了。”柯大叔的话里,藏着茂南罗非鱼产业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破局
当“靠天吃饭”遇上金融创新
2023年的两场洪水,是不少茂南养殖户的噩梦。浑浊的洪水漫过塘基,带走的不只是成鱼,还有农户一年的生计。“水退下去,鱼也游走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养殖大户刘先生仍心有余悸。那时,茂南4.86万亩鱼塘里,有70%是像他这样的散户,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作为‘中国罗非鱼之都’的核心区,茂南罗非鱼产业带动农民就业超过3万人。”茂南区农业农村局谢开荣局长介绍,“这是一条富民兴业的好鱼,寄托了很多农民发家致富的希望。”
禅城-茂南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下称“禅茂工作队”)入驻后,正撞见罗非鱼产业的困境。队长陈咏周带着团队走村串户,发现茂南虽坐拥“一条鱼”的优势,养殖户却深陷“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罗非鱼是外来物种,国内消费习惯尚未养成,价格被少数加工厂垄断。而水温骤变、台风洪水等风险因素,更是悬在养殖户头顶的利剑。
“罗非鱼是茂南的特色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陈咏周跟禅茂两地团队进行研讨碰撞,“要建立起全方位的产业帮扶体系,让金融‘活水’灌溉鱼塘。”这个想法起初并不好实现——农业保险历来是“老大难”,定损难、理赔慢,农户信不过;而罗非鱼产业分散,保险公司也怕担风险。
为此,禅茂工作队带着由禅茂两地农业农村部门、行业代表、产业专家、金融保险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到珠海、广州、海南等渔业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走访、调研,又邀请广州、佛山、深圳等地相关专家团队到茂南献计献策。
有关发挥保险作用,助力罗非鱼产业稳产增收的建议初具雏形,并得到了茂南区委、区政府的重视。
2024年6月,《关于推进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茂南区委书记专题会议上通过,提出要发挥禅茂对口帮扶协作力量,打造一个基地五个中心N项服务的“1+5+N”罗非鱼服务体系。其中,综合金融服务中心被寄予厚望,要用保险这根杠杆,撬动罗非鱼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
“成本保险”破解发展瓶颈
农业生产风险大,因此每年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都投入大量资金做保费补贴,支持农户投保农业保险,并鼓励各县区开发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保险产品。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降低产业风险,提高产业吸引力,撬动各路资本投入茂南罗非鱼产业,需要精心筹划。
禅茂工作队会同专家顾问团队又走进田间塘头、生产车间,与渔业主管部门、种苗培育场主、养殖企业主等全产业链相关人士进行一对一深入交流,形成初步方案,再组织多次会议征求意见,方案改了不下20稿。
去年底,茂南区发布《茂名市茂南区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凝聚禅茂两地智慧的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政策落地。
政策聚焦解决罗非鱼产业发展融资难、贵、慢问题,以及罗非鱼养殖环节的自然风险、价格风险,销售环节的品牌风险、品质风险和食品安全责任险,通过贴保、贴息方式,放大帮扶资金杠杆。
茂南区财政部门初步测算,每年投入1000万元帮扶资金,可撬动产业10亿元的信贷资金和30亿元的保险保障。
“保的是罗非鱼本身的养殖成本价格,这个价格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验证,被行业广泛认可的。”项目保险顾问、大童保险经纪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邢乙平说,“茂南罗非鱼养殖成本保险属于全国首创!”
过往的农产品保险,要么保天灾,要么挂钩饲料价格,从没有一款保险敢直接为鱼的“身价”兜底。
邢乙平认为,罗非鱼养殖成本价格保险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建立起了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塘头价格机制,“打破几家加工厂定价权的垄断,更能真实反映市场行情,更为公允透明。”
“官方发布价格指数,谁也做不了手脚,养殖户认可,保险公司也认。”邢乙平说。
创新型险种茂南罗非鱼养殖成本价格保险推出,短短两个月承保养殖面积超过7000亩,提供了3500万元的保障,按当前茂南区农业农村局公布的罗非鱼塘头价测算,保险可为养殖户提供1600多万的再生产资金,是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的15倍。
落地
烈日下的“最后一公里”
茂南4万多亩的鱼塘,10亩左右的养殖户占比高达70%,养殖户遍布10个镇街163个村,如何把惠农政策精准送达农户家里?成为摆在承保保险机构太平财险服务团队面前的难题。
7月,炙热炎炎。茂南组织罗非鱼产业综合服务“进百村”专项行动,保险团队变身为综合服务队成员,穿梭在鱼塘之间,一村一村去宣传政策、解答疑惑,一家一户去沟通需求、办理手续。
“农户投苗后45天内,是投保养殖成本价格保险的窗口期,错过就只能等下一批。”太平财险团队相关负责人说,团队每天跑5个村,手机24小时待机。
打通“最后一公里”,还离不开基层的巧劲。公馆镇下垌村村干部林泽欣得知服务队要来,提前挨家挨户给养殖户打电话:“政府送保障来了,哪怕不买,也来听听!”宣讲那天,挤满了人,他算起了保障账,当场300多亩鱼塘的小散户提交保险购买申请。
作为罗非鱼国家养殖强镇,公馆镇养殖户的保险意识突出。养殖户劳先生是该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早为自家600多亩鱼塘办理养殖成本价格保险。
“近期塘口价波动大,就怕继续下跌,前期投入的饲料、人工、管护成本都打了水漂”,劳先生坦言,正是出于对生产兜底的顾虑,他第一时间咨询投保,“以后敢放心投饲料、抓管护,不用再揪着心养鱼了”,他的投保举动,也带动了周边不少养殖户上门咨询参保。
自活动开展40多天以来,保险团队走遍了163条村,解答1000多名农户的咨询,办理超200户的投保,保障鱼塘面积超过7000亩,为养殖户提供近3500万元成本兜底保障。咨询办理的群众络绎不绝。
与去年同期相比,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投保面积提升了38%,更多的养殖户有了保险保障,有了“东山再起”的踏实感。
保险的推广,还带动了产业规范化。过去,散户养殖多是“糊涂账”。如今,投保需要明确养殖面积和塘口位置,农户们主动找上来办证。40天里,新增滩涂养殖证209份,“进百村”服务队负责人感慨:“摸清茂南罗非鱼的‘家底’,也为后续行业管理、精准施策打下基础。”
罗非鱼保险推广的影响也在扩大,保险团队不断接到电白、高州、信宜等区县群众的咨询电话,询问购买该成本价格保险的相关事项。
韧性
从鱼塘到餐桌的全链条守护
禅城的校园食堂里,罗非鱼块被端上餐桌,成为学生午餐的营养菜品之一。看着餐盒里的鱼肉,家长们不再有担忧。
每一批罗非鱼都附带三样东西:海关检测报告、三家国有保险公司共保的品质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这是一条‘有保险’的鱼,从养殖开始,到加工、到市场销售,全程保险保障,品质安全可靠。”茂名市供销渔业负责人莫泽广说。
这背后,是加工销售端的保险创新。茂南两家罗非鱼加工重点企业率先投保品质保险,累计保额超1亿元。靠着“保险+检测”的模式,茂南罗非鱼进入佛山禅城106所学校食堂,累计供应罗非鱼块量超22吨。
近年来,罗非鱼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近期已跌破养殖成本价,养殖户心情忐忑不安,甚至有些人弃养离场。
但茂南的鱼塘里,增氧机仍在运转。“我们是金融央企,越是市场不确定,越要站出来,增派人手,主动担当,让养殖户安心,放心。”太平财险茂名中支总经理杨威说。
保险,守护住了产业的根基,让茂南罗非鱼产业更具韧性,行稳致远。
这种韧性,与茂南罗非鱼产业提质相互促进。2025年3月,茂南以罗非鱼为主导产业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月,《罗非鱼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发布,明确要打造全国淡水渔业样板。在9月的全产业链金融创新研讨会上,“保单贷”“财政贴息+保险”等新方案浮出水面,鱼和保险的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
夕阳西下,鱼塘倒映着晚霞,柯大叔新撒的饲料引来鱼群翻腾。在禅茂协作的支持下,一系列针对茂南罗非鱼的举措正层层舒展,让这条鱼“融珠入湾”,游向更广阔的天地,真正成为茂南人的“致富鱼”。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廖跃辉 温婷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