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九月开学季如约而至,教育再成热点话题!
2025 年,“多维度推进教育提质”被列为黄江八大民生实事之一。
面对学位需求、设施建设、师资培养等关键问题,东莞黄江如何以“扩容提质”破解学位难题?怎样筑牢校园基础设施“硬支撑”?又如何建强教师人才“主力军”,深耕“一校一品”打造校园特色?
南方+邀请到黄江镇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梁嘉裕、黄江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组长卢改云两位教育领域代表。通过与两位嘉宾的深度对话,将带大家全面梳理黄江镇近期推进的教育提质行动,为公众呈现黄江镇教育发展的新面貌与新突破。
南方+:在推动校园基础设施“微改造、精提升”方面,黄江对哪些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
梁嘉裕:目前黄江全镇公办小学及公办幼儿园的空调设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安装,已有部分学校已经安装完毕,争取9月1日开学前能安装完毕,实现全镇公办学校教室、功能室、宿舍等空调全覆盖;
为激活江北路沿线交通网,缓解中心小学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中心小学停车场(江北路停车场)的新建项目也接近尾声,停车场预计这周会完成三方验收、通电通网等,该停车场面积约3856平方米,地上地下共约170个车位,进一步优化群众驾车出行环境,为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提供一个安全、有序、便捷的停车空间;
长龙小学旧教学楼、综合楼升级加固改造、卫生间修缮、运动场改造、挡土墙改造等项目预计也陆续完工中;
此外,实验小学新建的校门和学校连廊及周边环境也随着我镇新体育的落成形成有机整体,周边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学期,各公办学校也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完善的设施,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南方+:黄江如何实现学位扩容提质,让每个孩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梁嘉裕:黄江镇2025年秋季新增约600个初中起始年级公办学位,具体新增学位数量构成为黄江中学扩班新增学位约400个,购买民办学校初一学位约200个。
自2025年1月起,招生工作小组依托公安户政系统,每月对户籍生入户数据进行深入收集与分析,掌握了准确的初中起始年级户籍生人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位需求,制定完善的学位扩容计划和购买学位方案;另一个方面是目前黄江镇初中学位的可挖掘潜力,一边实地考察黄江中学可改扩建的情况,一边审核筛洽谈选适合政府购买的优质民办学位,为新增600个初中起始年级学位打下基础。
2025年秋季基本满足户籍生、积分入学、优待政策等非户籍学生的入学需求。广大家长对2025年的初中招生普遍接受且大部分表示满意。
南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是重要的民生议题。请问,目前黄江在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方面,形成了哪些成熟稳定的机制?
梁嘉裕:目前黄江镇在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方面,有以下机制:积分入学及优待政策两大方面。
积分入学的入学方案由东莞市统筹制定,全市采用一样的积分标准,适用于监护人在东莞就业贡献多年,且非东莞户籍的学生,黄江镇今年提供了160个公办中小学一年级积分入学学位。
优待政策又分为市优待政策和镇优待政策,涵盖了军人子女,台湾户籍孩子、企业人才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等,具体详见《东莞市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指导意见》及《东莞市高层次人才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2025年市镇优待政策非户籍入学约300人。
南方+:如果请您总结黄江教育这几年发展的核心经验,您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是什么?
卢改云:一是聚焦学科特色建设,引领五育并举。黄江全面推进中小学学科特色化发展路径设计,助力“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最终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飞跃。
例如黄江中心小学的“基于雅竹校本课程的千角灯”、黄江二小的“科创善能•科学教育”、长龙小学的“麒麟之美•纸上生花”等特色项目创建已初具成效,显著提升育人系统性和学科支撑力。
二是强化师资建设,规范质量监测及结果运用。创新教研方式。围绕“跨学科教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热点、难点开展“主题式+项目化”教研活动。其次是深化“四名工程”建设和深化集团化办学。
撰文:官小群 戴双城
图片: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