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设备、电池、相机、手机、耳机、AR眼镜、太阳能屋顶、便携式空调、网球训练机器人、电动车、智能观鸟器……这些产品有个共同特征,就是“深圳智造”。
日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2025年最佳发明榜单,中国产品至少43款入选,其中深圳产品31款,占比超中国产品数七成,展现深圳智造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点击阅读《深圳“小相机”打开“大视野”》
最佳发明榜单背后
体现“新深代”兴起
10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发布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共收录36个品类300项突破性发明及100项特别提名。这份榜单被视为全球科创领域的风向标,从2000年开始评选,入围产品由全球编辑、记者提名及线上申报。
▲点击阅读《深圳机器人,迎来“巨头时刻”》
全球来看,美国产品数量依然是领先者,其Anthropic Claude Sonnet4、Google DeepMind Genie 3、英伟达个人超算桌面机DGX Spark等产品入选。而中国也有深度求索DeepSeek R1、宇树科技R1机器人、华为的Pura 80 Ultra手机、比亚迪海鸥电动车等43款产品入选。
中国产品分布在15个品类,其中消费电子类最多,达11款,其次是设计6款、家用产品5款,机器人技术和户外各3款,表明中国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产业生态较为完善,能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从城市分布看,深圳31款、杭州5款、上海北京各2款、苏州佛山东莞各1款。
深圳产品约占中国产品72.1%,超过七成,约占榜单总数的7.8%,或是入选榜单产品数量最多的城市,展现出深圳智造强大的创新实力和竞争力,也体现了“新深代”企业群体的崛起和深圳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
记者分析独角兽、瞪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市级专精特新等上千家深圳企业发现,“新深代”企业是近年崛起的深圳科创新势力,兼具鲜明特质与强劲竞争力。其突出特点包括:成立时间短,市场主导且科技创新引领;擅长跨界颠覆,如拓竹科技从3D打印切入,打破传统制造业边界,构建新产业生态;“生而全球化”,如传音控股深耕非洲手机市场。此外,这些企业团队多元、实战导向的组织文化,务实专注的坚守,开放合作的生态思维,以及赛道创新能力,共同构成其核心竞争力。
这些企业的成功,依托深圳独特创新生态: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政府提供研发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加之丰富人才与完善产业链配套,为创新筑牢根基。
31款深圳产品入选
“一企多品”现象明显
这次入选产品的深圳企业有23家,包含华为、荣耀、比亚迪、传音控股、华宝新能、安克创新、影石创新、正浩创新、亿色科技、天和荣科技、壹新光电、拓竹科技、韶音科技、东方蓝通讯科技、佰维存储、艾酷力科技、雷鸟创新、库犸动力、德兰明海、奥赢科技、汝原科技、卧安机器人、巴金科技等。
涉及产品有31款,包含3D打印设备、电池、相机、手机、耳机、投影仪、吹风机、AR眼镜、脱毛仪、手表、太阳能屋顶、固态硬盘、便携式空调、割草机器人、网球训练机器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冷却箱、智能观鸟器等,可谓丰富多样。
其中,安克创新3款产品入选、数量最多,华为、荣耀、亿色科技、壹新光电、拓竹科技、德兰明海等6家企业均有2款上榜,这种“一企多品”入榜现象集中于深企身上。
比亚迪海鸥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领域最佳发明,《时代》周刊评语指出,“比亚迪在美国以外的许多地区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动车品牌”。此次传音入榜的Megabook S14,号称是市面上最轻的笔记本电脑,搭载了传音自主研发的AI模型,能执行多种AI辅助任务。荣耀两款入选产品均非其擅长的消费电子产品,而是硅碳负极电池、设备端 AI 深度伪造检测,体现了企业的硬核实力。另外,智能家居品牌深圳天和荣科技,入选产品Birdfy Bath Pro是一款配备摄像头的智能鸟浴盆,可让用户远程观看鸟儿跳水洗澡。深圳初创类公司奥赢科技开发的首款产品口袋微型相机Littpopo MicroCam X1也入选榜单。

▲点击阅读《MIT“50家聪明公司”榜单发布,9家深企入选》
比较而言,深企产品背后的企业大小不一、且产品品类更加垂直细分,切中市场某一块核心需求,也更多是硬件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创新设计,不仅体现了深圳企业在多个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展现了其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中国还有哪些产品创新领域可突破?
《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榜单素有“科技创新界奥斯卡”之称,在全球创新产品评选中具备公信力,成为观察全球前沿创新趋势和落地商用的难得清单。
中国43款产品分布在15个品类,还有21个品类是空白,尚无入选企业产品,比如航空航天、农业、应用程序与软件、连接与通信、时尚、食品与饮料、绿色科技、健康与保健、物流、医疗保健、育儿、生产力、回收再利用、社会影响力、可穿戴技术等。
从这些空白品类来看,有些体现出中国制造的暂时不足或短板,不少入榜产品的创意和亮点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航空航天领域,此次入榜的美国萤火虫航空企业的“蓝色幽灵”月球车(Firefly Blue Ghost),是首个成功在月球着陆的私人商业航天器。农业科技领域,入选了一款芦笋补充剂、全球咖啡育种网络、电子除草机、葡萄园管理工具等;应用程序与软件领域选出Adobe播客博主音频工具;此外,还有替代蛋白、无酒精饮品、实验室培育黄油等创新产品。而在医疗保健领域,芬兰企业Brinter可以3D打印心脏和肾脏等人体组织,美国脑机接口企业Synchron推出的Stentrode神经血管支架,已获得FDA突破性器械认定。另外,哥伦比亚大学STAR辅助生殖方法,以及入榜的新型儿童耳道清洁器、止血凝胶、艾滋病预防药物、分娩防护布、宫内节育器、止痛药等,均体现本次榜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智能,也更有趣”的评选宗旨。
因此,这份榜单或将为国内开辟新领域的大企业或者创新创业的初创团队带来新灵感,捕捉空白领域的市场机遇和创新方向。
专家声音
深圳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执行会长周军:“深圳智造出海,正在发生质变。”
《时代》周刊的最佳发明榜单,31款深圳产品闪耀登场,这确实令人振奋。这不仅是几家企业的胜利,更是深圳整个智能制造创新生态活力的一次集中展现。
首先,关于生态,深圳有的不是“几棵大树”,而是一片“热带雨林”。
榜单上的企业,既有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全球巨头,更有无数像拓竹科技、影石创新这样的“新深代”力量。这背后,是深圳独特的生态优势:“政产学研用金”的高效协同。在这里,一个创新想法可以最快速度找到人才、供应链、资金和市场,迅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再走向全球。这种强大的“新陈代谢”能力和“集群作战”优势,是深圳最宝贵的财富。
其次,关于出海,深圳企业输出的不再是简单产品,而是“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范式”。
这次的入选产品,从智能鸟浴盆到3D打印机,清晰地表明深圳智造出海正在发生质变。深圳正从“性价比硬件”出海,转向“硬核科技+极致体验+绿色可持续”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出海。像荣耀的端侧AI安全技术和硅碳负极电池,解决的是行业共性难题。这说明,深圳企业正在全球市场扮演“创新定义者”和“标准制定者”的角色。
展望未来,深圳将继续巩固全产业链配套优势,特别鼓励在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短板上实现突破。同时,将积极引导企业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度融入研发制造全流程,让深圳的智能制造生态更智慧、更开放、更具韧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