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冠军携手吉祥物官宣定档!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12月12日上映

作者 张思毅;仇敏业 2025-11-15 20:11

11月15日,在广州举办的“全运冠军公园”活动上,全球首部以中华白海豚为主题的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正式宣布定档,将于12月12日登陆全国院线。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广播电视台和珠海传媒集团联合出品,是曾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的姊妹篇,再度由知名导演闫东担任总导演。

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命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级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存大约6000头,4500多头栖息在中国,其中2000多头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华白海豚的游泳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而且还是“耐力型选手”。中华白海豚不但会在水面跳跃,还喜欢翻滚、露出双鳍,人类运动员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掌握的高难度动作,对中华白海豚来说却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运动员们对这些水中精灵也有一份特别的偏爱。

总导演闫东介绍,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全片时长82分钟,历时六年制作,以港珠澳大桥建设和粤港澳三地合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时代背景,围绕名为“珠珠”的中华白海豚归家之路展开叙述。通过摄制组与科研人员追踪其迁徙路径的视角,影片真实呈现了这一珍稀物种因大桥建设暂别家园、又几经周折重返故地的动人故事。

01:00

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宣传片

中华白海豚也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原型。设计师刘平云在片中这样解读他的创作用心:“中华白海豚是群居动物,跟运动员的团队协作、勇敢拼搏是非常契合的。”中华白海豚作为吉祥物,成为大湾区激情与活力共振、生态与发展共赢的象征,既是人类对这些海洋精灵的珍视和守护,更凝结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共识。

“中华白海豚的身影,已经融入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闫东表示,这部电影记录的不只是白海豚,更是一种团结、拼搏的生命力量——这和体育精神是相通的。

参与本次“全运冠军公园”活动的十五运会武术套路男子南拳南刀南棍全能冠军李剑鸣表示,自己在这次全运会上也被中华白海豚“圈粉”了。“两个吉祥物都非常可爱,了解吉祥物的原型后就更喜欢了。我认为中华白海豚那种团结拼搏的精神和我们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如出一辙。我非常想走进影院,完整地感受这份来自海洋的生命力量,相信电影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激励和感动。”

据悉,为真实记录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况,摄制组在中国科学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大学等多家机构支持下,足迹遍及中国、美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多个国家,以及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完成上百次的海上拍摄,累计行程超过3600海里,采访了21位科学家与17位保护工作者,积累超1000小时的珍贵影像素材。

为捕捉中华白海豚如精灵般的灵动姿态,影片运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主研发的重型陀螺稳像平台,在海上实现86倍变焦、4K每秒400帧的高速稳定拍摄。这项技术能定格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的精彩瞬间,精准捕捉其眼神、体态和跃姿等细节。

在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金海鸥”推优盛典上,《中华白海豚》也获评“科学自然类”推荐作品。

采写:南方+记者 张思毅

摄影:南方+记者 仇敏业

编辑 余佩 李卓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