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盲盒玩具“顶流”企业泡泡玛特最近又陷舆论争议。
11月6日晚,泡泡玛特官方直播间出现“翻车”,直播时工作人员的一句随口点评让泡泡玛特陷入“79元”风波。然而近日,却有多家媒体报道,多起消费者反映泡泡玛特玩具产品出现品控和维权难题,再度让其陷入“质量门”“售后难”的风波。

11月6日晚,泡泡玛特官方直播间出现“翻车”。
近来,不少消费者在网上晒出其所购买的产品出现瑕疵,但在向玩具厂商要求退换过程中却沟通不畅,甚至有网友想要退换商品时,还被企业要求提供开箱视频。对此,有律师向记者指出,退换商品时要求附带开箱视频,属于霸王条款。
两年,一款盲盒价格从49元涨至79元
泡泡玛特出品挂链盲盒并非近段时间才有的。早在2023年3月,泡泡玛特就推出了“SKULLPANDA明日早高峰系列”盲盒挂链,该产品售价为49元。两年多的时间里,泡泡玛特推出了多个IP衍生的盲盒挂链,价格也从最开始的49元,涨到59元、69元,直到本次“DIMOO新生日记”盲盒挂链售价高达79元。

泡泡玛特挂链盲盒一路从49元涨至79元。
“79元”风波后,11月20日,记者看到,这款79元的挂链,在淘宝平台显示已售1000+。泡泡玛特小程序上显示多家线下门店均有现货,可以线上下单,线下自提。但记者走访广州正佳泡泡玛特门店,发现这款挂链并未摆放在公开售货位置。

79元风波的泡泡玛特挂链盲盒。
资料显示,该挂链由锌合金挂件、聚酯纤维挂绳及树脂公仔组成,类似材质产品的仿品成本不足五元,而正品此前也多次被吐槽掉漆、划痕等问题。
品控成焦点,消费者遇“越换越差”
除了价格争议,泡泡玛特的老问题——品控,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歪头、掉漆、开线、秃毛……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泡泡玛特品控差的帖子层出不穷,消费者晒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一位消费者称,自己买到的Labubu腋下出现开线破口;另一位网友表示,购买的Labubu 3代等了一个多月,打开却是明显“歪头”;还有用户称自己同一款产品一个月内换了4次,“越换越差”。

消费者洪先生出差上海时在泡泡玛特门店购买了两款Labubu盲盒,回到杭州后拆开发现玩偶腋下有明显破口。
泡泡玛特“品控不稳定”仿佛已经成为潮玩界的共识。此外,还有消费者吐槽泡泡玛特“售后维权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在黑猫平台上,与泡泡玛特相关的投诉量达到了26358条。
线下购物线上退换?律师:剥夺了消费者到店办理售后的选择权
据媒体报道,2024年12月,消费者洪先生出差上海时在泡泡玛特门店购买了两款Labubu盲盒,回到杭州后拆开发现玩偶腋下有明显破口。他第一时间联系客服,被告知售后补偿为“15元优惠券”。
洪先生要求退换货,但上海门店称“跨城需回原店处理”。当他提出快递寄回时,又被告知“所有售后需在网上申请”。网络流程显示,退换货需寄回厂家,由厂家鉴定瑕疵属实后才能处理,周期短则几周,长则数月。

泡泡玛特售后服务中心表示:“线下门店订单也要线上售后”。
更令他无法接受的是,泡泡玛特提出:由于消费者未提供“开箱视频”,无法证明瑕疵商品就是洪先生在上海泡泡玛特店中购买的那一个。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让消费者提供“开箱视频”,已涉嫌霸王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将开箱视频列为消费者维权的必要举证材料。消费者若已提供购买凭证、瑕疵商品照片视频、短期内反馈记录等,就已完成合理举证义务。泡泡玛特应对自家产生的产品具有辨别能力,不应过度为消费者强加义务。
而针对泡泡玛特要求“所有售后需在网上申请”,付建律师表示:“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服务方式的权利。泡泡玛特强制线下购买商品也必须线上售后,剥夺了消费者到店办理售后的选择权,限制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行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品质量有问题时商家应承担退货、更换等义务,且需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且由商家自行鉴定,缺乏第三方监督,明显不合理。
付建也提醒潮玩玩家,如遇瑕疵商品需要维权售后,消费者可拿着购买凭证、瑕疵证据与商家协商,要求退货、更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告知商家其有退货、更换的法定义务。
从SKULLPANDA挂链到DIMOO衍生产品,泡泡玛特盲盒挂链从49元上涨至79元,仅两年时间价格已提升六成。业内人士指出,盲盒产品本质为“情绪消费+IP溢价”,但涨价速度过快、品控问题频发,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示,“不是买不起,而是越来越感觉不值”“价格上去了,质量却没跟上”。
南方+记者 徐勉 见习记者 张湘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