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城中村与新式楼盘交织,常住人口超5万,无封闭楼栋多达400余栋……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新旧综合型”社区,如何织密防蚊灭蚊的防护网?
8月8日,在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桥头社区桥头村,一场“立体化”防蚊灭蚊行动正生动上演:无人机盘旋低空,用“天眼”侦察积水死角;“小喇叭”循环播放防疫提醒;“红马甲”志愿者集结成队,深入街巷楼宇,清积水、扫盲点。
“红马甲”志愿者集结成队,深入街巷楼宇,清积水、扫盲点。受访者供图
“红马甲”志愿者集结成队,深入街巷楼宇,清积水、扫盲点。受访者供图
作为三水乃至佛山“全科网格”示范点,桥头社区堪称一个“微缩城市”:管辖面积2.19平方公里内,25个物业楼盘、28个无封闭小区、1个城中村、820幢商住楼宇林立,常住人口达5.1万,其中户籍1.9万,非户籍3.2万。新老居民共存,管理主体多元,特别是大量无物业的单体楼栋和开放式城中村,极易成为蚊虫孳生与防控的“隐秘角落”。
“难点就在于‘杂’和‘散’。”桥头社区党委书记刘燕桃坦言 ,物业小区尚可精细化管理,难点在于无封闭区域:公共空地种菜养花、楼顶杂物堆放积水、居民意识参差不齐……
如何让防蚊防疫网覆盖到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桥头社区的答案是:党组织带头干、网格化管理、大家一起来、精准解决问题。依托“一中心八站点”,桥头社区把整个社区划分成8个“战区”,保证每个片区都有专人负责,同时发动党员、物业、志愿者、居民齐上阵,8个网格站点把工作细化到每栋楼、每户人家需要多少灭蚊片,哪家老人需要帮忙,哪个区域有积水需要清理,这些信息在“作战地图”上一目了然,指令直接从指挥部传到各个“战壕”,不用层层转达,效率特别高。
在这张“天罗地网”中,200多名区、街道支援人员火速驰援,三级党员楼长、兼职网格员、在职党员全员集结;热心企业捐资捐物,物业公司派出专业人员支援;居民也从“冷眼旁观”到“主动帮手”。
桥头社区全面清理天台顽固积水。受访者供图
桥头社区全面清理天台顽固积水。受访者供图
在物业小区,路面排水沟精细清理,负一停车场加装防蚊纱网,物业管家入户宣讲,楼顶杂物专项清理提升意识。
无封闭小区是最大难题,“党员楼长”啃硬骨头。 针对公共区域种菜、养家禽等老大难问题,党员楼长带头示范、耐心沟通,发动居民自我整改。与此同时在电梯间、出入口定时喷洒防蚊水,楼顶吊机积水、盆栽托盘积水被一一清理。
一些“硬核改造”从源头消除积水,桥头社区在闲置空地垃圾杂草清理后同步推进硬底化;面对天台顽固积水,专业人员为9栋楼顶精准钻孔19个,如同安装“透气阀”,积水隐患迎刃而解。
专业人员消杀。受访者供图
专业人员消杀。受访者供图
闲置空地垃圾杂草清理后同步推进硬底。受访者供图
闲置空地垃圾杂草清理后同步推进硬底。受访者供图
在热火朝天的治理现场,82岁的党员楼长黄强辉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自掏腰包将家附近的泥泞空地硬化,根除积水隐患,还主动请缨,手持宣传单走街串巷,派驱蚊水、挂蚊帐,看到祠堂周边环境待改善,他又带头捐钱捐物,号召村民一起动手清理。“党员带头,大家就跟上了。”黄强辉说。
党员楼长出钱出力。 受访者供图
党员楼长出钱出力。 受访者供图
自7月18日起,桥头社区累计出动工作人员1978人次,排查天台、楼道、绿化带等易积水区域,清理卫生死角358处。
治理需长效。刘燕桃说,桥头社区要构筑“线上+线下”融合防控网,还将联动执法破难题,探索治理长效机制, 针对拒不清除楼顶菜地、拒不配合钻孔排水的“钉子户”,社区积极联动街道城管、房管等部门依法依规推进治理。
读者群 受访者 供图
读者群 受访者 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