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后,台风强降雨接连来袭,给广东带来了较大的风雨影响。在今年第11号台风离开韶关境内仅数小时后,南方电网广东韶关供电局便实现全面复电。
期间,韶关供电局自主研发的南方电网首个地市级低压配电网可视化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长达六年的自主创新、不断迭代,为全市海量配网绘制了精确的数字孪生地图,让抢修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灾停即抢、抢完即复”的高效响应。
给低压配电网装上“透视镜”
低压配电网是电力送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分布广、结构杂,直接关系供电质量。过去,这片“毛细血管”的管理高度依赖人工经验——台区经理带着纸质地图下乡,线路改了图纸却没更新,找个用户像“走迷宫”;故障抢修全凭经验排查,往往“大海捞针”。
“城镇发展快,老线路藏在深山村落、街头巷尾,光靠人工记根本跟不上。”韶关城区供电局龙归供电所低压营销服务班班长朱君方回忆,过去一次用电检查,光找位置就得花1个多小时。为了破解线路藏在深山村落、街头巷尾的地理迷雾难题,韶关供电局历经六年自主创新,以“数字孪生+智能量测”为技术内核,成功打造低压配电网可视化系统,给电力“毛细血管”装上“透视镜”,让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配网细节变得一目了然。如今,小到电表位置,大到线路负荷波动,都能在系统中实时呈现,就像给配网装上了“透视镜”。
“它就像医院的精密检查设备,能给配网做‘全身CT’。”韶关供电局市场部三级拔尖专业技术专家欧树莹说,系统的实时监测与诊断功能,让配网有了“数字医生”,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节,现在清晰可查。
低压配网拥有了“会思考的大脑”
在抗击台风过程中,韶关供电局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向基层班站所发出一条条指令。一线人员使用手机elink端应用,可一键导航至任务点,实现迅速到位,特巡、清障、勘灾,运维和复电效率显著提升。
“有了系统,我们拿着手机导航直接到故障点,清障、抢修一步到位。过去台风后复电,光排查故障就得大半天,现在靠系统精准定位,效率至少提升50%。”韶关始兴供电局太平供电所副所长陈志祥表示,“低压透镜”让配网拥有了“会思考的大脑”。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系统大显身手。8月份,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3户居民家中突发停电,系统通过拓扑图瞬间锁定车辆刮断线路的故障点,抢修队仅用1小时就恢复供电,比以往提速60%。“以前是‘带着疑问去现场’,现在是‘带着答案去解决’。”韶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刘晓林介绍,系统能通过数据比对预判隐患,提前提醒运维人员处理,减少80%的现场排查工作量。今年以来,低压故障定位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客户报障处理满意率达99.6%。
刘晓林表示,相比提高抢修效率,可视化系统另一个突破是“无感服务”,技术人员通过后台能清晰发现线路运行问题,如低电压、高负荷等,往往在用户察觉前就已解决。
“围着需求转”重塑小微企业竞争力
如今,“低压透镜”已从单纯的运维工具,成为激活小微企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支点。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重塑政企关系与产业生态。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分析隐患、规划电网;台区经理用手机端一键导航、快速核户;用户报装和居民光伏接入时,系统能自动匹配最优接入方案,缩短办电时间。
“基层员工不用再埋头记线路、画图纸,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用户上。”韶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刘洪政表示,系统上线后,不仅降本增效,更让电力服务从“围着问题转”变为“围着需求转”,提升小微企业竞争力。
六年磨一剑,“低压透镜”正用科技的力量,让韶关的低压配网从“迷宫”变“明路”。从台风抢修的“速战速决”到日常服务的“精准高效”,这套系统不仅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光明,更为韶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坚实的电力动能。
整理: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
通讯员:缪世超 刘佳雯 胡可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