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清晨,朝阳爬上江门鹤山宅梧镇山头,梁泳珊已经忙碌起来,一边查看沉香苗长势,一边指导工人采收沉香。远处,山坡青葱翠绿,数千亩奇楠沉香长势喜人。这里是鹤山市一盏沉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一盏沉香”)沉香种植基地,也是梁泳珊“沉香梦”开启的地方。
梁泳珊是一盏沉香创始人,来自佛山一个园艺世家。2018年,在父亲的引领下,她正式踏足沉香种植产业。八年间,她扎根鹤山,将家族世代相传的技艺与现代商业智慧巧妙结合,开创了一片万亩沉香树种植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并成功把鹤山沉香推广到海外市场。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梁泳珊努力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五年种植十万亩沉香,让沉香真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看着郁郁葱葱的沉香林,梁泳珊目光坚定。
鹤山一盏沉香创始人梁泳珊。南方+记者任龙 摄
鹤山一盏沉香创始人梁泳珊。南方+记者任龙 摄
扎根侨乡:培育万亩沉香种植园
梁泳珊来自“中国花卉第一镇”——佛山陈村,爷爷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父亲毕业后成为一名园艺大师。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她自幼喜欢园艺和中国传统文化。
一次机缘巧合,她接触到沉香种植。“有一年和父亲到电白考察,当地的农户说沉香是出了名的难种植,作为园艺师的父亲不信邪,专门带了几支奇楠沉香枝条回去培育。”梁泳珊回忆说,父亲运用家族相传的园艺和嫁接技术,将沉香苗照料得极好,长得十分茂盛。
父亲带回来的沉香苗日益长高,梁泳珊看到了商机。彼时,沉香在全球有着巨大市场。2017年,世界沉香产品的贸易额达60亿美元以上,其中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每年出口的沉香占全球份额的90%左右,国内沉香需求量以进口为主。
一盏沉香育苗基地。受访者供图
一盏沉香育苗基地。受访者供图
市场需求如此之大,梁泳珊与父亲一拍即合——种植奇楠沉香。
2018年,经过3个月的考察,最终将种植基地选定在鹤山宅梧。“宅梧镇林地资源丰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沉香,江门各级政府部门非常支持我们,从拿地到第一批沉香苗种下只用了不到一年。”她说。
奇楠沉香树,是一种中型乔木,是珍贵的双叶子瑞香科植物,被广泛用于制作香料、艾灸和药物。一株奇楠沉香苗从种植到结香,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正是这五年,梁泳珊从一个“小白”学起,在父亲的引领下学育苗、学嫁接、学种植、学采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广东省林业乡土专家”。
梁泳珊实现了自我成长,一盏沉香种植基地也在迅速扩张。目前,鹤山种植基地已完成四期投入,总面积超过8000亩,其中育苗基地486亩,育有奇楠沉香苗超100万株,四期完成后,种植园总面积将超过10500亩。
一盏沉香鹤山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一盏沉香鹤山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沉香苗绿了山林,更带富了乡邻。据统计,一盏沉香种植基地为当地创造超156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约4500元。
沉香种植产业越做越大,梁泳珊越发忙碌,几乎每天都是“三点一线”。“从家里出来,不是到公司就是到种植基地,前段时间刚在鹤山买了房子,真正扎根鹤山了。”她笑道。
面向全球:让中国沉香飘香海外
种植沉香之余,梁泳珊和一盏沉香还把目光投向沉香产品的研发与沉香文化的推广上。
面对沉香树生长周期长(5年以上才能采收)的难点,一盏沉香探索出一条“以短养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奇楠沉香树全身都是宝,幼苗种下两年就可以采摘沉香叶加工沉香茶,实现种植初期即可创收。”去年,梁泳珊还创新性地将沉香茶与新会陈皮“跨界组合”,推出沉香小青柑,一经上市迅速售罄。
沉香小青柑。南方+记者任龙 摄
沉香小青柑。南方+记者任龙 摄
过去数年,梁泳珊带领团队做了不少类似的探索,也走了不少弯路。
2021年,一盏沉香成立初期,正值电商直播火热发展。“我们马上找了电商平台直播推广,但早期公司尚不成熟,产品也不丰富,没达到预期。”
这次失败让梁泳珊明白,首先要静下心做好产品。
三年来,她带领团队一边研发新产品,一边推广沉香文化,不断优化产品线路,开发出原木、珠串、茶、香品、洗护沐、文创等6大类产品,打造从育苗、种植到生产加工、研发、销售的沉香产业链。
梁泳珊带领团队开发各类沉香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南方+记者 任龙 摄
梁泳珊带领团队开发各类沉香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南方+记者 任龙 摄
搭建起产业链,她又将目光瞄准海外。“考察中我们发现,东南亚沉香的价格几乎是国内的三倍,中国沉香在海外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地区很有竞争力。”梁泳珊说,沙特高消费人群对野生沉香的收藏需求激增,中国沉香因稀缺性、天然香韵,成为其首选。
为此,梁泳珊组建团队致力推动鹤山沉香走向海外市场。针对海外消费人群,推出定制产品,针对大众市场,主打高性价比原木、线香、精油等产品。同时,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和吉达设立体验店,通过AR技术还原唐宋香道场景,大力推广中国沉香文化,打造中沙文化交流新纽带……
傍晚,夕阳为沉香林镀上金边,梁泳珊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她抚摸着树干上的结香斑纹,耳边传来村民采收沉香叶的欢笑声。她望向远方,新规划的沉香加工生产线即将动工。而更远的沙特体验店里,全息投影正将鹤山沉香的故事娓娓道来。
扎根鹤山,从侨乡走向世界,梁泳珊的“沉香梦”正成为现实。
【编者按】曾经,他们奔赴远方,在世界的坐标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今,他们把目光转回故乡,把脚步踏进田野阡陌。新会的柑园、开平的碉楼、台山的蚝田、鹤山的茶园、恩平的簕菜地……这些曾被时光遗忘的土地,成为返乡的他们重新播种梦想的热土。从远行的游子,到归巢的雁阵,他们带着新思维、新技术、新创意,在五邑大地上写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最滚烫的青春注脚。
8月11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团江门市委联合推出《百千万·新农人——江门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兴乡实践》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20位兴乡青年,见证他们用青春之笔、奋斗之姿,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的关于选择、勇气、热爱与责任的故事。
南方+记者 任龙 通讯员 吴中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