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委党校:“柏桥讲堂”育振兴样本 思想熔炉淬炼致富经|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

作者 叶洁 2025-04-30 07:00

走在茂名高州市柏桥荔枝种植园里,古荔树苍劲有力,荔枝小果簇拥着点缀枝头,喜迎丰年。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纷纷前来感受荔乡的乡村实践和澎湃活力。

柏桥荔枝种植园是茂名“柏桥讲堂”现场教学点之一。从2023年5月“柏桥讲堂”揭牌成立,到2024年茂名实施“柏桥讲堂”提升行动,“柏桥讲堂”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不断增强。去年,“柏桥讲堂”入选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两年来,“柏桥讲堂”累计举办培训活动超1300场次,培训学员超7万人次,吸引全国60余万名党员干部群众观摩学习。从荔枝林中的党课到云上课堂,从“百人课堂”的思想碰撞到高校联学共建,“柏桥讲堂”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成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的思想熔炉和鲜活样本。

“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

“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

平台不断外延

做强共建共享“联学圈”

3月18日,一场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的高级研修班在茂名“柏桥讲堂”开班。来自全国农广校体系及“三农”系统的200余名学员在茂名乡村振兴实践一线“听、看、感、练、问、思、悟、践”,感受茂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活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的高级研修班在茂名“柏桥讲堂”开班。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的高级研修班在茂名“柏桥讲堂”开班。

此次研修班是继“柏桥讲堂”2025新年第一课“循迹柏桥·赋能‘三农’系列培训”的第二期,也是中央农广校和茂名市委、市政府校地合作办学的开山之作。今年2月,在中央农广校和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在“柏桥讲堂”成立广东首个市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茂名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三农”教育培训。

茂名是荔枝之乡,柏桥村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23年5月,茂名以柏桥村为核心,依托利用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三个国家级荔枝产业平台和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等资源,开设“柏桥讲堂”,集中展示柏桥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故事。

柏桥实践馆。刘栋铭 摄

柏桥实践馆。刘栋铭 摄

“柏桥讲堂”开设以来,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培训机制。一方面承接全国、广东省重要主题培训,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党校、培训机构开展交流办学,承办佛山、肇庆、江门和云浮等兄弟党校的主体班次。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柏桥讲堂·云上课堂”党课直播活动,培训全市党员干部约60万人次,推动好课程、好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2024年,共承办省内外培训活动500多场次,2.8万余人次党员干部参与研学活动。

北大学子在柏桥讲堂现场教学点柏桥种植园实践调研。

北大学子在柏桥讲堂现场教学点柏桥种植园实践调研。

两年来,“柏桥讲堂”挂牌成立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学共建,成为多所知名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带动高校师生走进柏桥开展一系列的研学活动。

茂名市委党校按照“精磨课程、精选师资、精准施教、精心联学、精细管理”的思路,打造“1+6+N”的课程体系,开设理论课程、现场教学课程、案例教学课程33门,积极探索具有茂名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力求突出政治引领,彰显茂名特色,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

共富实践持续探索

从“一枝独秀”到“全域绽放”

去年,茂名在实施“柏桥讲堂”提升行动中,相继组织镇(街)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合作社社长、新农人等参加“柏桥讲堂”的“百人课堂”培训,寻找激发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茂名市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培训班。

茂名市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培训班。

随着“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茂名以“柏桥讲堂”为原点,在遵循有阵地、有制度、有师资、有课程、有标识等“五有”标准的基础上,将全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的考察点及时纳入现场教学路线,构建起覆盖全市的7条专题教学线路、16个特色教学点位,形成“经验可复制、路径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网络。各地在转化“柏桥经验”中展现创新智慧:

茂南区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培育有机融合,在露天矿生态公园打造“矿山变青山、浊水化碧波”的生态经济样本;电白区创新“一四五工作法”,通过党组织联建实现“跨村联建、以强带弱”的组团振兴;信宜市钱排镇活用农文旅融合密码,构建全季旅游模式,将“山水双合”IP转化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的流量密码;化州市深耕“中国化橘红之乡”品牌价值,让药食同源的金果果变身百亿元产值的富民产业。

以“体验式教学”培根铸魂、以“定制式教学”靶向赋能、以“板凳式教学”下沉一线……从柏桥出发的实践经验,正在茂名大地上演化为“一花独放”到“全域绽放”的生动图景,绘就了绿美生态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茂名答卷。

党校新校区建设正酣。

党校新校区建设正酣。

眼下,茂名市委党校新校区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9月交付使用。党校常务副校长何小春说,新党校建设发展将与“柏桥讲堂”一体融合,更好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茂名实践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目前,茂名市委党校研究团队正在编写《“柏桥实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茂名样板》,总结茂名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制度创新与实践经验。

开门办思政,服务乡村“大振兴”。今年,茂名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着力打造“柏桥讲堂”思政品牌,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打响“百人课堂”品牌,讲好柏桥的共富路、高州的城乡事、茂名的感恩情。荔乡的共富实践还在持续探索。

奋进者说:

中共茂名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小春:

从“茂名样板”走向“全国标杆”

南方日报:2025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成茂名市委党校新校区,高质量办好“柏桥讲堂”。今年,以党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柏桥讲堂”将有哪些方面的提升?

何小春:目前,茂名市委党校新校区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完成,预计今年9月交付使用。新党校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800名学员同时在校学习、600人同时住宿就餐的目标需求。新党校建成后,将与“柏桥讲堂”一体融合、相得益彰,打造学习思想的“红色熔炉”,构建“理论-实践-传播”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推动“柏桥讲堂”阵地提升。在现有“思想教育阵地、知识传播课堂、成果宣传窗口”三大定位基础上,探索“理论研究基地+实践教学平台+成果推广中心”的复合功能。以柏桥村为原点,串联茂名市4个“乡村产业走廊”和“百里沉香产业示范带”,打造覆盖全域的“思政教育矩阵”,将茂名实践转化为可复制的教学资源,推动“柏桥讲堂”思政品牌从“茂名样板”走向“全国标杆”。

南方日报:目前,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到“柏桥讲堂”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党校如何利用好高校资源,提升思想阵地的带动辐射作用?

何小春:一方面,建立“高校思政共同体”,强化高校联建,构建“党建+思政+科研”协同创新体系。我们与高校共建“大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定期举办“高校思政教师柏桥研修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将茂名实践融入教学内容,引导教师将基层实践转化为学术话语。邀请全省各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党校共建实践基地,通过“导师带徒”模式,让高校教师与茂名本地“农民讲师”结对,共同开发“乡音版”思政课程。另一方面,创新联学模式,建立“双导师制”研学机制,打造全链条式教育供给体系。我们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为高校学生配备党校理论导师和乡土实践导师,推动“课堂论文”转化为“田野成果”。构建“全周期学习生态”,打造从大学生“基地实践”到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全链条教育体系。

撰文:叶洁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