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河源市连平县首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获此殊荣的县份之一。这座承载着东江纵队革命记忆的红土地,正以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实践,书写着双拥工作新答卷。
九连山见证着军民鱼水情的深度滋养。自1994年广东启动双拥模范县创建以来,连平已连续九届蝉联省级模范县。在“军地共建、全民参与”的理念指引下,全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网络,189个服务中心(站)星罗棋布,编织成一张为兵服务的“连心图”。在元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政策咨询、就业帮扶、心理疏导“一站式”服务让老兵暖心;在忠信镇“老兵调解室”,退役军人化身矛盾调解员;在陂头镇“拥军农场”,军属就业有了新平台。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是连平县委县政府的行动准则。近年来,当地将双拥创建纳入县域发展全局,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常抓不懈。2020年以来,11名军嫂、9名退役军士安置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余场“戎归南粤”招聘会助力200余名老兵转型。退役装甲兵黄志勇通过技能培训考取无人机驾驶证,如今在乡村振兴一线展露新姿:“从战场到田间,组织始终为我们保驾护航。”
在连平,双拥情怀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每逢春节、“八一”前夕,县新阶联艺术家走进军营挥毫泼墨,民营企业家捐赠的拥军公交专线穿梭城乡,景区“军人驿站”提供免费住宿。上坪镇桃花节期间,军地青年联谊会促成8对新人牵手;元善镇“拥军门店”挂牌商家达63家,现役军人持证可享专属优惠。这些暖心举措,让“军爱民、民拥军”的旋律在城乡间流淌。
驻连部队官兵用行动诠释着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四年来,官兵累计出动600余车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清理河道20余公里,植树3000余株。2020年特大洪灾中,400余名官兵连夜转移群众1000余人,在陂头镇用冲锋舟架起“生命通道”。村民谢阿婆含泪回忆:“暴雨中那抹迷彩绿,比亲人来得还快。”如今,部队官兵又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在田源镇指导村民发展特色养殖,让“迷彩绿”与“生态绿”交相辉映。
“荣誉是起点,更是冲锋号。”连平县双拥办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双拥+红色文旅”融合模式,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探索“拥军贷”金融惠军项目,让双拥之花在九连山下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从烽火岁月到乡村振兴,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军民同心故事,正在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撰文】张浩森 通讯员 苏奕楠 邱绍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