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四脉一核,重塑丹灶

作者 林洛峰 2025-04-14 14:20

全面重塑丹灶区域价值的时刻已经到来。

4月14日,距离佛山南海全区大会不到一周,“人文科创,四脉一核”环两江先行区南海区丹灶镇重点项目发布会高规格召开,总投资超260亿元的重点项目、六大改革攻坚行动等集中发布,标志着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下称“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既是佛山市委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关键任务,也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举措。作为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的一员,丹灶以一场重点项目发布会,拿出建设环两江先行区的实际行动,这不仅是政治担当的体现,更反映出丹灶上下抢抓“王炸”机遇的紧迫感。

丹灶从未像今天这样,站上了全市跨区域重大平台、重大规划的舞台中央。对于丹灶来说,这不仅是区域角色的重塑,更将是发展模式的变革;不仅是产业能级的提升,更将是城乡关系的跨越;不仅是经济指标的升级,更将是人文价值的升华。

丹灶用一场大会郑重表态:以“人文科创 四脉一核”引领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丹灶将拿出必胜之心,打赢环两江先行区建设这场必胜之仗。

4月14日,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正式启建。廖明璨 摄

4月14日,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正式启建。廖明璨 摄

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壮腰工程”

对丹灶来说,如何理解环两江先行区建设这个重大机遇和使命?这要在大局大势中寻找答案。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之年。当前,佛山正努力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助力“再造一个新广东”。万亿佛山再向上,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的中部被寄予厚望。

在佛山“人”字形的版图中,中部片区被西、北两江环抱,丹灶全域143.5平方公里均处在这片区域里。从地理空间上看,这里是佛山的“腰”;从发展维度上看,这里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经济实力、公共服务等基本处于全市中游水平。

今年1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吹响了“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冲锋号,并首次提出“环两江示范区”。在2月5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委明确以中部丹灶等六个镇街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环两江先行区。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实际上就是佛山的“壮腰工程”,正如人的腰腹力量更强,就能更好地稳定身体姿态、提升运动表现。佛山推动中部片区提速增效发展,将能在新格局中激发发展新动能。

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又绝非简单重复“摊大饼”式的发展老路。对此,佛山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以及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这里至少传递出三层含义:第一,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第二,要告别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三,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顾耀辉寄语,丹灶要以人文重塑区域价值,以科技提升区域品质,以共富铸就区域品牌。廖明璨 摄

顾耀辉寄语,丹灶要以人文重塑区域价值,以科技提升区域品质,以共富铸就区域品牌。廖明璨 摄

4月9日,南海以一场项目发布会,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先行一步。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明确表示,南海要扛起主战场的担当,在全市一马当先,切实把片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打造成为全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地,在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争当排头兵。

距离全区大会不到一周,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项目发布会迅速召开。会上,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表示,作为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的一员,丹灶必须跳出“一镇一域”的局限,把使命扛在肩上,一方面是政治担当,另一方面是把握价值转化的战略机遇,还要写好共同富裕的丹灶答卷。

扛起政治担当。丹灶必须把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实践,坚决落实市委和区委部署,在全区“一盘棋”中勇挑大梁。

推动价值转化。在市、区引领下,丹灶要通过深度参与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把文化、科创等独特优势激发出来,从“地理腹地”跃升为“战略要地”。

促进共同富裕。丹灶将振奋“敲锣打鼓贺富”的精气神,创造更大的改革成果惠及全民,实现从“贺富到共富”的历史性转变。

人文引领、科技驱动优势再造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的关键是什么?从南海区到丹灶镇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盘活资源、重塑价值

从空中俯瞰丹灶,北江水系自西北向东南奔流不息,塑造出广东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仙湖、翰林湖农业公园等大片生态空间,城市、乡村、园区、企业、科创平台错落分布其中,绘就出一副山水相融、城水相依的美丽画卷。

水脉串起“一个丹灶镇,半部岭南史”。沿着有为水道,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明代三朝阁老方献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陈澹浦、维新变法代表性人物康有为等名人辈出,“有为精神”生生不息。

改革开放以来,丹灶靠着小五金起家,成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近年来,南海以丹灶为主阵地,加快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智能安全应急、电力智能装备三大新型千亿产业集群。

大会现场发布5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260亿元,为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建设强支撑。丹灶镇供图

大会现场发布5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260亿元,为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建设强支撑。丹灶镇供图

依托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丹灶已集聚26个院士项目、超180个科创项目,拥有548家高企,在环两江区域占比四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比三分之二,R&D占比连续三年南海全区第一。

越是了解丹灶的历史与现状,越是能强烈意识到,人文是丹灶的根与魂,科技是丹灶的最强动力。

此次大会上,顾耀辉寄语,丹灶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聚焦“人文引领、科技驱动”,以人文重塑区域价值,发挥好人文深层次带动作用;以科技提升区域品质,继续把创新资源汇聚、战新产业集聚这一长板拉长、优势做优;以共富铸就区域品牌,丹灶作为当年“敲锣打鼓贺富”先行地,有基础、有条件在城乡共富上率先突破、作出示范。

围绕市、区部署,丹灶同样瞄准自身的核心优势布局发力。会上,何敏仪表示,在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内,北江支流、仙湖与丹灶的文化、科创资源交汇,丹灶将立足“人文引领、科技驱动”突破方向,聚焦打造“四脉一核”,奋力书写丹灶答卷。

“四脉一核”中,“四脉”是指人文四水脉,包括有为水道历史水脉、官山涌城市水脉、南沙涌艺术水脉、北江生态水脉;“一核”是指仙湖科创核。

丹灶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地,也是南海文产特派员和“墟游记”等人文经济探索的先行地。在此基础上,丹灶将把人文经济作为推动城乡融合的核心力量不断壮大,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着力打造人文引领的示范地。

聚焦创新驱动,丹灶将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任,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继续领跑;通过建设人才友好型社区,配优服务资源,引留高端人才;通过加快发展中试产业和科创孵化生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由此,丹灶将努力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在部署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时,佛山市委提出要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同时,南海区委对“水上南海”建设高度重视。丹灶以“人文科创、四脉一核”盘活资源,实际上也是丹灶以水为脉发展沿江经济的深入探索,引领丹灶打造沿江经济的先行地。

“四脉一核”激活全域“城产人文”

站在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的起点上,丹灶对外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全力打造一个产业向新而行、科创向高而攀的“硬核”丹灶,一个历史与人文交相辉映、城市与生态共融共生的魅力丹灶,一个年轻人喜爱、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奋进新征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丹灶把施工图浓缩进“人文科创,四脉一核”八个字里。

会上,丹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钟强对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工作方案进行发布和解读。从发布内容上看,这张施工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在南海区的统筹和支持下,丹灶找准了“人文引领、科技驱动”两大关键抓手,牵引全镇城、产、人、文各领域要素,构建起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价值转化体系。

从预期效果上看,这种基于地理空间、以水脉为纽带的资源盘活和价值转换方式,将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串点连线成面,推动片区整体价值提升。

比如,通过整合沿线资源,有为水道将会由原来以观光体验为主的历史文脉,焕新为“文化溯源、艺术体验、民俗烟火、养生夜游、水岸活力”五位一体的岭南水脉。

围绕官山涌,丹灶将会以一系列优质教育、医疗、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等城市配套,有效串联起魅力两公里U湾,把64平方公里的丹灶城区打造成时尚感与烟火气并存、商业与文旅共生、极具潮流引领力的新地标。

南沙涌畔,去年丹灶举办“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唤醒百年老墟。丹灶镇供图

南沙涌畔,去年丹灶举办“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唤醒百年老墟。丹灶镇供图

南沙涌畔,去年丹灶已成功举办“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唤醒百年老墟。接下来,丹灶将会以罗行艺术墟为起点,持续擦亮“墟游记”品牌,构建“一河两岸”艺术长廊,将南沙涌打造成“艺术之涌”。

立足北江沿线生态优势,丹灶将推动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千亩核心区建设,推出一批大型户外赛事,创建高品质龙舟文化目的地,拓展户外产业版图,实现户外生态、户外运动、户外艺术、户外产业协同发展。

丹灶依托仙湖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打造仙湖科创核。图为丹灶仙湖。通讯员供图

丹灶依托仙湖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打造仙湖科创核。图为丹灶仙湖。通讯员供图

仙湖是仙湖实验室所在地,也是“中国氢都、科创丹灶”的灵魂所在。今年2月,丹灶正式启动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接下来,丹灶将重点建设湾区科学家创业园、仙湖创客总部及孵化器,用好两大产业基金,搭建更多中试平台,举办首届仙湖创新创业大赛,同时加快科学家餐厅、人才公寓、高端酒店等项目实施,充分发挥仙湖实验室引才聚才、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重要作用,推动产业向新、向绿发展。

佛山仙湖实验室位于丹灶仙湖畔,是丹灶打造仙湖科创核的重要引擎。戴嘉信 摄

佛山仙湖实验室位于丹灶仙湖畔,是丹灶打造仙湖科创核的重要引擎。戴嘉信 摄

将施工图变为实景图,丹灶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激活力。大会现场发布50多个“人文科创,四脉一核”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260亿元,为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建设强支撑;六大改革攻坚行动、柔性治理工作相继发布,为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强保障。

按照计划,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将力争当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可以预见,这将是丹灶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镇域蝶变的重大跨越,也将是丹灶上下从“贺富”走向“共富”迈出的关键一步。

一个人文味浓、科技感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代化活力新丹灶,值得大家更多的期待。

撰文:林洛峰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