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中小学生每天运动2小时
在“双减”政策与体教融合双重背景下,佛山积极破解青少年运动时间保障难题,以“刚性制度+柔性创新”打造青少年体质提升方案,为珠三角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本期话题聚焦佛山“中小学生每天运动2小时”,邀请佛山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及五区特色学校代表共同探讨,展示佛山的创新实践。
四维联动,打造校园体育新生态
文|李少丽
佛山华英(高明)学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全人教育”为核心追求,围绕“基础+拓展”“全员+个性”两大主线,强化课程分层、时段衔接、空间活用、赛事驱动四维联动,打造科学化、趣味化、全员化的校园体育新生态。
学校以“夯实体能、激发兴趣”为目标,构建“常规课程+特色活动”双轨模式,实现基础技能与兴趣拓展的双线并行。学校初中部严格对标国家课程标准,每日一节体育课围绕立定跳远、耐力跑、球类技能展开分层训练。如对体能较弱的学生,教师侧重基础动作规范教学,对进阶组学生则强化战术配合与实战演练,确保每位学生“练有所得”。学校小学部则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将跳绳、平衡训练融入“动物模仿”“彩虹障碍赛”等趣味情境,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运动技能。
拓展活动主题课程注重激发潜能。学校初中部定期举办“华英杯”足球赛、篮球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对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校小学部开发“武术操+韵律操”特色课程,结合传统武术动作与童谣节奏,在晨间操练中实现“体魄与文化的双提升”。
学校将每日体育活动时间分解为四大时段,形成“晨练+课间+午后+课后”无缝衔接的活力链,实现时间利用的最大化。以晨间跑操为例,初中部每日9:35—10:05开展全年级千米跑操,班级方阵步伐整齐、口号铿锵,锤炼学生意志与协作意识;小学部则将跑操与武术操结合,学生在操场演练五步拳,让传统文化浸润身心。
学校还注重以赛事为载体,构建“校级联赛+家校共育”双轮驱动模式,激发师生及家长的参与热情。校级联赛是竞技精神的重要舞台,每学期举办的“华英杯”足球赛、篮球赛,从班级预选赛到校级决赛层层晋级,营造浓厚的竞技氛围。家校共育则通过运动联结情感纽带,运动会期间,学校邀请家长参与三人四足、智慧拼图跑、家校拔河等项目,增强亲子互动;寒暑假推行“家庭健康打卡”,通过APP记录亲子锻炼时长,评选“活力家庭”,推动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为确保学校综合体育活动体系长效运行,学校从时间、师资、场地、安全四方面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时间刚性保障是基础,学校严格划定晨跑、大课间、课后锻炼时段,确保每日2小时“零挤占”;师资专业赋能是关键,体育教师团队研发分层课程,班主任协同组织活动,形成“专业教师主导、全员参与”的双线保障机制;场地智能管理是支撑,学校统筹使用田径场、篮球场等场地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场地预约、器材借用的智能化管理;安全全程护航是底线,教师在活动前提供标准化热身指导,校医在活动中驻场值守,确保学生运动安全。
随着校园体育新生态加快形成,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稳步提升,近视率、肥胖率逐步下降。未来,佛山华英(高明)学校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探索“体育+科技”“体育+艺术”等跨学科融合模式,让运动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筑牢根基。
(作者系佛山市华英(高明)学校副校长)
本期统筹:高雨宁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