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持续上演。近日,在珠海市外事局、市友协组织的“爱珠海·看航展”活动中,20余名外国友人“组团”逛展,亲身感受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盛况。他们中有不少人已经与珠海结缘,在这座“天空之城”居住多年。
20余名外国友人“组团”逛航展。
20余名外国友人“组团”逛航展。
从7号馆开始,外国友人们开始了他们的航展之旅。载人火箭、装备车映入眼帘,让大家大饱眼福。
行程中,珠海科爱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Troy Ernest Snyder打开了话匣子。
“我听说本届航展的参展规模让人震撼,不少机型都是中国首次公开展示的,还有不少关于太空的展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太空探索是人类历史的新突破,值得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展品都让我超级期待。”Troy Ernest Snyder如此说。
居住在珠海多年,不少外国友人对中国航展并不陌生。
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驻中国代表Cooper Raphael Paul告诉南方+记者,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中国航展,相比以往,本届规模大很多,展示出更多令人惊叹的技术。“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航空展之一。我在世界各地旅行过,曾参加过许多航空展,尤其是在欧洲。中国航展在尖端技术展示、飞行表演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年,航展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场我看到许多来自国外的公司,我还去意大利馆逛了一下。”
再次“升级”的中国航展,也给首次到访的外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北京理工大学(美国布莱恩特大学项目院长)Corey Tyler Larsen来说,这是他第一次逛航展,展会规模超乎想象。“我真的很喜欢全尺寸飞机,以及全尺寸坦克等军事装备展览,这些在珠海全部看到了。当然,无人机、机械犬等技术看起来都非常酷。”
日本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田紀文刚搬来珠海7个月,也是首次来到中国航展。“我被中国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以及强劲的军事实力所震撼。因为从小就对飞机引擎感兴趣,我在展会上也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成果。”
在民用航空产业展区,约75mg月球“土特产”月壤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这一珍贵样品的亮相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进步,也为全球航天科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前景。伴随讲解人员的解说,外宾们了解了月壤样品的知识,并近距离观看嫦娥六号任务的返回舱、降落伞、月壤采集密封罐等珍贵实物。
外国友人们亲身感受中国航展的魅力。
外国友人们亲身感受中国航展的魅力。
Koellmer Patrick(吴雨翔)来自德国,他已经来珠海生活了四年。凭借在《世界青年说》的经历,以及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账号运营,他在网络上已经小有名气。
来到航展逛展,他将所见所闻也分享到了社交媒体账号上。他表示,之前在小红书就看到航展的月壤已经火出圈了,到现场亲眼看看真的非常不错。他还发现本届航展多了许多无人机元素,各种飞机也越来越智能。
“飞行表演非常震撼!”吴雨翔兴奋地说,“不仅仅是我,身边所有人都拿出手机一直在拍飞机。平时都没办法这么近距离研究或者看到各种各样的直升机和战机,飞行表演上,它们不仅飞得快,还距离这么近。”
据了解,参加本次活动的在珠外国友人代表分别来自加拿大、德国、加纳、意大利、日本、瑞典、英国、美国等8个国家,进一步增强了将珠海作为“第二故乡”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采写:南方+记者 黄天儒 梁涵
统筹:梁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