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是百年前的海南

粤琼合作 2025-03-16 14:22
02:04

听!这是百年前的海南

听!这是百年前的海南

3月15日,《〈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整理与研究》新书发布暨方言与民歌研讨会在海口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海南大学教授辛世彪耗时近20年完成的《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整理研究成果,并揭牌成立海南省民协方言与民歌研究中心,吸引了全国30多位语言学家、文化研究者和民歌传承人参与。

3月15日,《〈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整理与研究》新书发布暨方言与民歌研讨会在海口举办。

3月15日,《〈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整理与研究》新书发布暨方言与民歌研讨会在海口举办。

学术成果发布

破解百年前的“海南声音密码”

据悉,《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源自法国学者萨维纳1925-1929年在海南岛采集的临高语材料,经东南亚语言权威奥德里古尔系统编校,1965年由法国远东学院出版,国际学术界早期有关临高语的认识主要来自萨维纳此书,被誉为国际临高语研究奠基之作。然而,因原始文献长期未被国内学界利用,“Bê language”“Ong-Bê”等术语长期被误译为“贝语”“翁贝”。

来自北京、上海等地30余位语言学者、文化学者参会。

来自北京、上海等地30余位语言学者、文化学者参会。

辛世彪历时近20年,通过田野调查对比萨维纳记录与当代长流话,完成校勘、注释与拓展研究。作为语言学博士,辛世彪长期致力于海南语言研究与域外文献译介,其《海南闽语比较研究》《东南方言声调比较研究》等著作已成领域标杆。此次新版《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整理本,亦被学界评价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既还原了萨维纳、奥德里古尔的学术遗产,也以当代视角激活了历史语料的文化生命力。

《〈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整理与研究》分为两部分,上篇“研究部分”是辛世彪在长期调查的基础上,对萨维纳原书做的全面研究,包括所涉及临高语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词汇,汉借词的本字,原书中的各种问题与错误,一百年来临高语长流方言的变化等。下篇“整理部分”将萨维纳的调查与辛世彪的调查结果对照呈现,大大扩展了原书的内容。

“该书还原了萨维纳原始材料的学术价值,更以百年语音流变分析、误记修正及当代语料补充,构建起临高语研究的立体框架。”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袁彬说,这既实现了国际经典的本土化学术再造,也为台湾闽南语族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文献支撑。

文化传承新举措

民歌与方言联手“抢救”

研讨会上,专家们热议方言与民歌的关系。例如,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石榴园》等传唱度高的作品,正是用海南方言演唱,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海南省文联为辛世彪授牌、颁发主任聘书。

海南省文联为辛世彪授牌、颁发主任聘书。

同时,研讨会上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揭牌成立方言与民歌研究中心。中心由辛世彪教授领衔组建,是我国首个聚焦热带岛屿语言生态的研究机构,标志着海南方言与民歌保护工程迈入全新阶段。

据悉,该中心将启动《海南民歌记音标注及传承工程》,旨在通过国际音标标注和记谱,进一步提升海南民歌的传承与传播效果,系统推进海南三大语言体系(海南闽语、临高语、黎语)与民歌的研究水平,并重点开展濒危方言与民歌抢救性调查。

“这一开端标志着海南语言与民歌保护从零散研究转向学科化、系统化和学术化,为建立海南文化基因宝库、弘扬海南文化筑牢学术基石。”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蔡葩表示,从学术研究到大众传播,不仅要保护传承好海南语言与民歌,更要让海南的“乡音”真正活起来。

采写/图片/视频:南方+记者 黄倩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