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海拾韵实践团帮助当地的海洋牧场实现智能化管理、扬名“荔”万突击队用电商为农产品销售寻找新路径、善美非遗实践团推动文旅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
七月流火,盛夏骄阳。63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积极响应汕尾城区大学生“候鸟计划”,陆续奔赴基层一线,一幅激荡着青春力量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科技助农,驱动产业新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蔚海拾韵实践团深入马宫街道海洋牧场,充分了解牧场需求后,投放了自主研发的基于边缘—云框架构建海洋牧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浮标监测平台产品。
边缘计算设备将收集的多样传感器、视频流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预处理及推理,实现水温、溶解氧等水质因素分析及生物生长、健康状况监测。同时,系统通过“5G+MQTT”的通信方式将结果上传阿里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即可实现对养殖牧场全天候、连续、实时的在线监测。
该产品具有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智能预警等功能,可帮助牧场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粤百香实践团根据东涌镇宝楼村的由来、黄金百香果的特征以及结合国潮元素,为宝楼村百香果农产品设计“香果果”品牌形象。
同时,根据百香果农户对包装的需求,基于IP形象设计了大包装箱、小包装箱、手提礼盒以及袋子、扇子、雨伞等系列文创产品。通过设计包装传达宝楼村黄金百香果品牌信息,也方便果农包装运输。
直播赋能,打造销售新模式
面对凤山红灯笼荔枝品种结构单一、品质波动及品牌建设滞后等挑战,华南师范大学扬名“荔”万突击队以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基石,深入剖析市场瓶颈,制定科学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大量荔枝介绍视频、直播预热内容等,形成宣传声势,后续开展了两次助农直播,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户增收。
南粤百香实践团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当下热门的方式,制作了一系列创意十足的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广泛传播。
精彩的直播互动、引人入胜的短视频内容,生动展示了宝楼村百香果的优良品质和独特魅力,勾起了消费者的兴趣。
非遗渲染,提升乡村新风貌
华南师范大学善美非遗实践团在汕尾城区主要景点开展特色非遗集市活动,行人和游客可以从中感受麒麟剪纸、陆丰皮影戏的趣味,品尝汕尾擂茶的醇厚香气,体验由实践团成员原创的非遗剧本杀,还可以通过非遗知识竞答参与特色集章活动。
此外,善美非遗实践团还特别开通了网络同步直播介绍活动全程,精心准备了由实践团成员自主设计的汕尾非遗文创产品进行线上售卖,推动文旅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
华南师范大学笔绘乡貌突击队赴汕尾凤山街道文亭社区开展“画笔描绘乡村,墙绘助力汕美”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与驻村干部密切联系,探索汕尾当地文化习俗与墙绘主题的契合之处,并结合实地考察,制定以文亭社区“豆腐街”“驸马巷”等历史地标为主题的墙绘创作方案,进行创意设计、绘画构思、颜色搭配,将文亭社区历史底蕴融入多彩的墙绘中。
科普宣教,少年涨了新知识
华南师范大学e心向汕实践团队开展青少年电商直播模拟手工课程,向学生们介绍了电商直播的行业发展现状、直播平台的背景搭建、平台规则及短视频账号的搭建和运营技巧,给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直播视频回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电商直播的技巧和知识。
此外还发放了卡纸、纸箱、染料、便利贴等工具,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搭建自己的直播平台。
华南师范大学“点亮涯乡”实践团开展系列“减负提韧”团辅活动,通过植物扎染技术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进行艺术品鉴,感受自然之美;举办“定向越野——模拟人生”活动,小朋友们化身勇敢的探险家,穿越不同阶段,以稚嫩的脚步丈量成长的距离;将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融入游戏中,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心仪的职业、工作形象、工作事务、工作环境,在内心初步规划理想职业;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出风暴瓶、风向标、晴雨表等科学装置,培养探索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一个个新奇有趣的实践项目,正在城区这片热土生根发芽,聚势成形。青年大学生们在城区广袤农村的大地上绽放“别样芳华”,用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在乡村基层“做真题”“解难题”“办实事”,为城区镇村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接下来,团区委将继续推进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落地见效,深化大学生“候鸟计划”行动开展,在乡村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与各地高校院所的合作,以高校院所作为纵向帮扶,推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提质增效。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林舒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