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鱼龙舞!揭阳乔林烟花火龙贺岁迎春,时长共43秒)
一夜鱼龙舞!揭阳乔林烟花火龙贺岁迎春
锣鼓擂响,鞭炮齐鸣,烟花璀璨,健儿们无惧寒冷,赤膊上阵,舞动着喷射烟火的祥龙、彩凤、锦鲤绕圈奔跃,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2月7日正月初十当晚,国家级非遗项目“乔林烟花火龙”在揭阳市揭东区乔南、乔西两个村社震撼上演,点亮夜空,让现场上万围观群众与游客大开眼界,赞叹连连。
龙腾凤舞不夜天
乔林烟花火龙始于明代,在乔林乡(今揭东区磐东街道乔南村、乔东村、乔西村)传承不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最重大的年俗活动。乔林烟花火龙的表演形式包括游龙、舞龙、烧龙等,融舞蹈、武术、民乐于一体,表演风格刚强威猛。进入腊月,舞龙队员就用竹篾编织龙形骨架,外覆彩纸,并在装上各种烟花装置。正月初一到初五,通常举行游龙、舞龙活动,舞龙队穿梭于大街小巷中,传递新年祝福。“烧龙”在正月初十晚举行,是乔林烟花火龙活动的尾声,也是最高潮。
乔林烟花火龙揭阳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乔南青年舞龙队队长林跃凯表示,烟花火龙的装扮十分讲究,龙头要装上火斗,火斗要安装响箭、风车、喷火筒;5截龙身分段与龙尾也都装上火桥、火斗。满载后,龙头的重量达到100多斤,需要3个壮汉共同把持,龙身段也有40多斤。
初十下午,群众与游客早早聚焦在烧龙场地周围,争先占据最佳观赏点。夜幕降临,绚烂的烟花晚会率先打破宁静,火树银花绽放,烟花瀑布倾泻,交织着电光石火。舞龙队青年们头戴插着仙草、石榴花、桔子的竹笠,脱去外套,仅穿短裤,赤膊上阵。他们先举着长龙绕场一周,随后点燃火龙,绕场舞动。龙头喷射火珠,龙身彩光闪烁,龙尾摆动火花飞溅。烟花齐放,地面如电闪雷鸣;硝烟弥漫,巨龙如腾云驾雾;呈现出巨龙神游云霄的瑰丽图景。在烟火熄灭前,队员举着龙头追上龙尾,首尾相撞,火光四溅,队员齐声欢呼,场面震撼。火龙退场之后,火凤凰、火鲤鱼又接着上场,让人目不暇接。
传承有序 后继有人
“今晚乔南村的‘烧龙’非常盛大,有两条火龙,一对凤凰,还有一批鲤鱼,整个表演有500多人参与。”乔林烟花火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乔林公益协会会长林建南表示,乔南青年舞龙队的30多名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自己做生意,有的从事玉雕,他们从腊月就放下工作,专心排练,只为给观众呈现最壮美的烟花火龙表演。
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支持,乔林烟花火龙传承600多年,规模越来越宏大,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日俱增。2008年,龙舞(乔林“烟花火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揭阳乔林烟花火龙与普宁英歌舞也一起亮相“春节”申遗视频,为中国“春节”成功申报人类非遗提供了揭阳民俗元素。近年来,随着揭阳文旅产业与揭东区磐东街道玉文化产业“热辣滚烫”,乔林烟花火龙愈加广为人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赶到现场一睹盛况。
林建南表示,为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乔南青年舞龙队于2016年初到2017年筹办成立,并组织起乔南青少年锣鼓队,由村里有着多年经验的潮乐爱好者义务执教,培养潮乐接班人。近年又组织成立了少年舞龙队,得到小朋友们和家长们的热烈响应。“孩子们从小就看着烟花火龙长大,对舞龙很向往,参加舞龙队的兴致比大人还高,烟花火龙后继有人!”
采写:南方+记者 林捷勇
视频拍摄:陈憧炜 吴妍萱 程羽
视频剪辑:程羽
摄影:林捷勇 陈憧炜 吴妍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