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中山为何“力撑”科创中小企业

作者 杨慧荣;叶志文;林雨萱 2024-11-01 20:30

11月1日,中山举行第三届中山企业家日企业家座谈会。不同于往年,这次参会的主体有两个新变化:一是科创型中小企业唱“主角”,二是“创二代”走上前台。

大会上,中山又一次向企业家致敬。不久前,中山交出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GDP增速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工业投资增速14.8%。企业家们奋力拼搏、创新实干,撑起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值得掌声,也需要鼓励。

大会上,中山聚焦产业薪火传承的话题碰撞出火花。老一代艰苦创业、敢闯敢干,年轻一代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华山两代论剑”,展现出的是传承与创新,点燃的是中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山举行第三届中山企业家日企业家座谈会。

中山举行第三届中山企业家日企业家座谈会。

“今天,我们专门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二代’致敬,就是在向中山的未来致敬!依靠企业创新,中山产业才能更有国际竞争力;依靠新生代企业家的传承接力,中山产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说。

领跑新赛道

中小企业释放“大能量”

“扎根中山15年,我们坚持创新不动摇,现在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微电子焊接材料制造企业。”企业家发言环节,中山翰华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下称“翰华锡业”)李茶花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公司自2021年起已连续3年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翰华锡业重金投入研发,主攻高可靠性电子焊接材料,实现了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设备及原材料全过程自主可控,解决了我国高端电子装备制造工艺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如今,像翰华锡业这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中山各产业链条和集群上“百花齐放”。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山,走专精特新之路和持续创新之路,正成为本土企业披荆斩浪的共性选择——

在低空经济领域,福昆航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获申请受理的垂起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企业,预计在明年可以完成货运版的适航取证,带领中山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

在生物医药领域,莱博瑞辰研发全球首款靶向治疗骨坏死的一款创新药,目前已经完成美国和中国的临床一期试验,立志成为下一个“康方生物”;

中科富海。

中科富海。

在新能源领域,中科富海聚焦低温技术,利用自己制造的液氦设备生产出了高纯氦,打破了氦气的“卡脖子”,维护了国家氦战略资源安全。

……

竞速新兴产业赛道,中山科创型中小企业为何能释放“大能量”?企业家的回答最有说服力。

“2018年我们带着技术来到中山,获得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及试飞场地的支持。可以说,中山和坦洲对我们有知遇之恩。”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陵说。

近几年,得益于中山及周边地区完善的无人机开发所需的电机、复合材料加工、机械加工等强大的供应链基础,福昆航空加快成长壮大。今年9月,企业在坦洲占地约40亩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生产园区也正式动工,为下阶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福昆航空。

福昆航空。

大会上,不少参会企业家表示,之所以选择扎根中山,就是相信这片“沃土”有创新的土壤、有创新的激情,能加速实现企业的梦想。

过去几十年,中山已经培育出康方生物、明阳集团等全球颇具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如今,随着更多科创型中小企业的“冒出头”,“企业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故事还将不断上演。

近年来,中山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9月底,已有2200家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其中423家企业成功入库,预计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平台为企业创新“加码”: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山布局建设了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源头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新赛道、壮大新动能。

政策为企业创新“减负”:年初中山发布“中山科创十五条”,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产业载体建设、增强科研机构赋能产业能力、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融通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进一步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无创新,不中山。当前,中山科创型企业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创新意识、创新要素、创新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奔涌。

练就新视野

“创二代” 带领企业突围

近年来,伴随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导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的中山新生代企业家走到台前。这批“创二代”们利用科技创新,以更灵活的经营模式和更敏捷的市场反应速度,帮助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突围。

“我的父辈与很多中山本土的一代企业家一样,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这是我们作为‘创二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大会上,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青集团”)副总裁何骏作为中山“创二代”代表发言。

长青集团副总裁何骏。

长青集团副总裁何骏。

从新加坡硕士毕业后,何骏选择回国发展。2018年,他回到由父亲与搭档创建的长青集团。创业维艰,但守业更难。这些年,环保日趋严峻的形势、市场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人才与技术的快速迭代等给长青集团带来挑战,但这并不能磨灭这位年轻“创二代”的斗志。

“尽管挑战重重,但机遇同样并存。”何骏表示,这些年,长青集团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提前对业务数据化、系统智能化等进行部署以实现产业和管理的升级。同时,加大在环保领域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等方式,拓展至更广阔的市场。今年前三季度,长青集团累计收入27.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9%,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同期保持增长。

在压力之下,抓住数智浪潮、拥抱市场变化,同样是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顶固集创家居”)“创二代”辛兆龙的选择。2023年接过重担上任公司董事长后,他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的革新之路。

24小时,是此前单机生产一套定制家具,从原材料开料到成品完工的时间。如今依托无人生产线,仅4小时就能做到。后台会根据条形码生成产品规格、订单来源等“身份信息”,大大降低组合打包的差错率。这项本领,让顶固集创家居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全屋定制家具行业中脱颖而出。

顶固集创家居董事长辛兆龙。

顶固集创家居董事长辛兆龙。

在辛兆龙的带领下,今年,顶固集创家居还开拓多样化产品应用场景,将原先的门用五金、家具五金延展到布局全品类的家居五金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两位企业家都是接棒的‘创二代’,听了你们的故事我非常振奋。你们继承了中山老一辈企业家精神,又有着新的思维与视野,为中山制造创造着新的未来。”郭文海说。

信心赛黄金

厚植沃土让企业脱颖而出

当天的座谈会,既是分享创新经验,也是为企业解烦忧。会场内,气氛热烈,企业家们直接表达需求,谈得最多的便是对融资的期盼和对人才的渴望。

前沿技术研发往往周期性长、资金需求量大,能否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入科创型企业?针对企业关心的问题,中山市委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耐心倾听,一一回应。

瞄准“长坡厚雪”的产业赛道,中山已拿出有针对性的“实招”:不久前,中山市政府发布《中山市支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大力支持研发创新、金融赋能、药械产业化、产业创新生态优化、医疗机构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将组建超100亿元规模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集群支持产业发展。

人才方面,中山高标准设立国际人才岛并同步发布了15条人才支持政策,在特别人才评定、科研项目经费支持、突出贡献人才奖励、柔性引才、职称申报等方面赋予国际人才岛更大优先权。

中山的使命,是创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厚培让科创型企业能够进一步脱颖而出的沃土。企业家和企业,则是中山经济社会稳步前行的主要舵手。

中山主城区。

中山主城区。

接下来要怎么干?郭文海现场对企业家们表达了鼓励与期待——

第一,坚定信心,扎根中山做大做强。千日“攻坚”,中山“工改”整理超过4.2万亩的产业空间,服务了超过210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新招引了超过140家企业;治水核心工程基本完成,重塑了中山城市生态新空间。如今,深中通道一桥飞架,中山发展机遇无限,这是企业选择中山的底气。

第二,坚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未来。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中山科技型企业20%~30%的增长依靠的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方方面面,坚持下去一定能看到成果。

第三,保持激情,拼搏进取再创业。中山的企业家奋斗精神很足,明阳、华帝、榄菊,建华管桩等公司的企业家,现在都拼在一线,跑在前沿,鼓舞人心。

第四,企业家们有家国情怀,为国家民族奋斗,用尽一切办法破解“卡脖子”问题,为企业、为地方、为国家勇于担当。

第五,希望企业家们一起扛起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扛起“百千万工程”社会发展的责任,建设干净整洁美丽的中山。

“老一代企业家和新一代企业家都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生活、工作在中山,一定能共同为中山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郭文海说。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见习记者 林雨萱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编辑 王浩宇 钟政经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