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大公益”,石湾忠信社区开展“自我造血”探索

佛山社区传媒 2025-03-06 14:58

3月4日,石湾镇街道忠信社区党委举行“凝聚智慧力量 助力社区治理”主题的人才智囊团会议,社区的党建人才库成员和学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着闲置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和“社区合伙人”推动陶瓷作品销售等议题展开探讨,通过凝聚“智囊团”力量,助推社区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活动现场。

打造陶艺主题消费场景

今年,省委社会工作部下发《关于开展党建引领社区运营新模式试点的通知》,提出坚持“小生意+大公益”,大力发展社区新型集体经济,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社区运营试点,扎实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努力建成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进一步提升社区的社气、社品。

如何有效盘活闲置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佛山不少社区探索“物业换服务”“小生意+大公益”等模式,以委托运营、购买服务、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提供丰富多元的社区服务。

忠信社区位于美陶湾核心片区,有着千年陶都的深厚底蕴。在当天的会议上,石湾镇街道忠信社区也围绕着社区特色对这个话题展开了探讨。据介绍,目前忠信社区拥有一个8平方米的共创空间,希望通过这个空间可以把石湾的陶艺文化和陶艺人才结合起来,同时置换社区服务,助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赋能,为美陶湾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陶瓷设计一级技师、美陶湾城市公共艺术季策展人刘德志认为,社区的共创空间或者闲置地可以打造成城市的橱窗,也可以是打造成散落在街边的直播间,让聚陶艺大师、平台主播和年轻人在这里聚集,进一步展示石湾的陶艺文化。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增设更多的在地体验,例如引入AI智能体验,让年轻人来了这里就不想走。

智囊团成员建言献策。

对此,忠信社区智囊团成员冯锦权也有同样的见解。“社区不仅仅拥有物业空间,还拥有人才和产品,那么可以把三方面结合起来打造一个陶艺主题的消费场景,类似‘陶艺版’的宜家家私。”冯锦权分析,每个陶艺品都有其生命力和价值,可以把陶艺品分类摆放,然后阐释引导陶艺品用于怎样的生活环境,每个季节打造不同的主题,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进来选品采购。

忠信社区人才“智囊团”领取聘任证书。

“社区合伙人”助推陶艺品“出圈”

走在石湾南风古灶片区,各种“宝藏”小店随处可见,特色陶艺公仔、文创产品、国潮手办等物件琳琅满目,浓厚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如何让石湾的陶艺品更火爆、更出圈?如何让在这个产业注入社区力量从而反哺社区建设?

另一位智囊团成员曲力鑫认为,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可以引入陶艺大师、平台主播、文化宣传公司等多个群体形成“社区合伙人”,通过打造营销品牌IP,把陶艺品进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由于年轻人成为了文创产品、国潮手办的消费主体,网红打卡点“陋室铭”主理人覃智威认为,陶艺大师在打造高端产品的同时也可以针对年轻人创作一些符合这个群体喜好的产品,并且与当地的大学生合作,从年轻人的消费角度出发选品,与大学生形成一个“种草”小团队,共同把这个产品利用新媒体手段和平台推出去。

“文创是一条出路,但是陶艺的文创产品成本较高,这就需要大家去进一步挖掘石湾陶瓷的特色以及‘社区合伙人’这个概念的独特性。”出生于陶艺世家的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伍蔚蔚如是说。

石湾镇街道忠信社区党委书记谭嘉明表示,本着“小生意+大公益”原则,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引导和吸纳专家人才、社会组织和个人成为“社区合伙人”,以居民服务需求和社区资源为导向,以项目化、品牌化、连锁化运营为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社区合伙人”模式在场地运营合作外的另外一个探索,希望通过协商的方式朝这个方向走下去,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同时在社区基层治理方面提供助力,形成有效的“闭环”,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