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假期,走进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的海鲜一条街,崖口人家海鲜餐厅人气旺盛,基本台台“满座”。餐厅的专用停车场里停满了粤B、粤A以及港澳车牌车辆。该餐厅负责人表示,深中通道开通后,这种“满负荷”运作状态就已成为常态。
围绕“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崖口村深入实施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构建“滨海观光+民宿休憩”特色模式,实现了三次“流量密码”的蝶变。
2023年,崖口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00万元,全年吸引游客超250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等荣誉。
崖口村全景。
崖口村全景。
青年创业“村咖”正当时
走在崖口村水泥铺成的村道上,一辆辆广深牌照的车辆穿梭其中。立秋的海风,从丝绒般的2000多亩稻田上吹来,起伏稻浪间隐约露出拍照打卡的游人。
开在稻田旁的Old boy coffee,每逢周末都会迎来大批港深客人。“以前,我都在澳门、珠海做设计工作,这两年看家乡发展比较好,决定回乡创业。”Old boy coffee创始人谭伟政说,回乡创业的两年来,自己不仅快速收回了成本,而且以每年开一家的速度,拥有了自己的咖啡店和餐饮民宿店。
崖口村的Old boy coffee。
崖口村的Old boy coffee。
在崖口村,谭伟政实现了下楼即开店,他将自有村屋装潢设计成年轻人喜爱的咖啡店门面。“去年端午期间,我们店面每天最高峰能卖出超700杯咖啡和200多件甜品,光是咖啡店,我们一年营收也达到百万元。”谭伟政说。
近年来,为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崖口村积极推动谭伟政等青年创业入选南朗街道庭院经济示范点。同时,崖口村积极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卫生环境、加大力度疏通村内交通,打造平台鼓励青年回乡创业,主村道和稻田边逐渐发展起12家“村咖”,每年营收超1000万元。
在崖口村,以谭伟政为代表的多位年轻人还组建了崖口村乡村经济促进会,集聚了十几个开民宿、餐饮店的年轻人,相互探讨交流创业经验,共同商议停车收费、宣传推广方案。为助力青年创业,崖口村给了很大支持,对于本土村民开设民宿、餐饮店等,给予他们停车优惠政策。
如今,在崖口村,回乡创业的村民非常踊跃。崖口村美食街餐饮店大部分为本村人经营,300多名就业者中,超过六成为本村人。在集装箱风情街和东堤灯光集市,本地村民经营的比例分别为90%和60%。
小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崖口村东邻伶仃洋,拥有美丽滨海岸线资源,享有“中山最美海岸线”的美誉,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广东小洱海”。
瞄准“蓝色资源”,崖口村盘活了东堤的地摊经济,沿着2公里的海岸线设了90多个摊位,免费提供给本地青年创业,鼓励青年探索新业态。
站在全盘角度统筹文旅产业,崖口将稻田、滨海、美食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打造“海上日出+稻田落日”特色生态景观,形成长度超过6公里的“美食经济带”,大力发展“夜经济”。
“通过推进环境整治、风貌提升,配合宣传片引导,我们不断挖掘新的‘打卡点’,让游客知道原来崖口有这么多地方可以‘出片’。”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坦言,“我们每一次打造网红,都是抓爆点。我们不希望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去迎接一波流量,等到不红的时候,这些人力物力就变成了浪费。”
聚焦“百千万工程”,崖口村还成立了“强村公司”,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综合管理全村各类可利用资源,卖好“一粒米”、美化“一方田”、拥抱“一片海”、将旅游资源串成“一条链”,实现富民兴村“四个一”模式。
深中通道通车以来,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崖口村的交通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了更好地承接这波“泼天流量”,谭锦鹍透露,崖口村正结合“香山古韵”项目,规划南朗快线崖口段新开路口项目连接下沙旧村片区,缓解村内及G228国道交通压力,同时新增停车位,确保村民和游客的正常生活和出行不受影响。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