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村共创,和美高明

作者 朱苏娇 2025-05-29 22:04

十村共创,和美高明!今年,佛山市高明区要试点打造10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村(片区),引领带动各村(社区)由“干净”向“美丽”“文明”迭代升级。

5月29日,高明区召开5月份农村人居环境“宜居宜业·和美共建”迭代升级月度会议,高明区区长唐磊晶带队实地察看了杨和镇石水村石坎、横坑片区,并召开交流会议。

“石水村石坎、横坑片区,与之前相比,整村环境不仅干净整洁,而且主要业态逐步显现,这也显示出皂幕山片区越来越有活力。”唐磊晶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工程,对于人居环境工作全区上下要持续重视、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抓好“塑形、铸魂、致富”三篇文章,加快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石坎、横坑传来发展好消息

今年来,“佛山第一峰”皂幕山发展利好不断,被列入佛山市委、市政府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规划建设之中;高明区委、区政府也提出,杨和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要以“山+水”为核心,大力发展山地运动、水域漂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打响“佛山第一峰”品牌。

位于皂幕山下的石水村,“山水”资源得天独厚,是高明休闲旅游的康养胜地之一。走入石水村石坎村民小组,西坑支流小流域流水潺潺,村中农房披上了有趣的彩色外衣,鹅卵石围筑的小花圃、小菜园错落有致,沿线景观大大提升。

石坎村位于“佛山第一峰”皂幕山的门户枢纽位置,紧挨井头圩商业区,立足“开门见山,出门见水”的资源禀赋,该片区正致力打造为“看得见远山,留得住乡愁,深山里慢生活”的“石HOME里”。

具体为,以“一街、一行、一带、一基地、一吃、一购”打造深山里的慢行游、亲水地的欢乐游、烟火集的吃享游。石坎村将利用村中闲置地,在主干道旁打造休闲节点,与砅PARK广场串点成线,形成一条慢行步道路线;利用小流域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水经济,同时联动区国资开放慢漂项目;活化村周边公共绿地,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露营基地。

石水村横坑村民小组则重点围绕“三景一带兴住旅”的发展思路,打造“住有所乐、住有所观、住有所感”的旅居休闲胜地。游客来到横坑,可打卡横坑美食街,品尝濑粉、角仔、艾叶粑粑、山坑螺等高明美食。

横坑村背靠皂幕山,外来客流量大,住宿需求量大,“家庭式旅馆”产业逐渐兴起。目前该村吸引外地客商租用村内2栋村民自建房改造为“云游四海”民宿,成功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让“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

打造10个以上重点村(片区)

今年以来,紧绕迭代升级目标,高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荷城街道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如南洲村整合土地,建设现代化花卉全产业链平台,打造石砚百果园山庄,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富农强村。

杨和镇持续深入开展标准化改造,推动村(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如沙水村按照“整洁、通透、有序”的原则,统一村内家禽棚舍的标准、风格,促进乡村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明城镇积极探索强村公司承接人居环境运营管护,促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增收。如崇步村村委会与所属强村公司签约,聘请当地村民开展日常保洁,村民参与意愿增强,村中环境得到改善。

更合镇推广经验,带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以平塘村、小洞村、水井村等6个典型村为标杆,全域推广平塘做法。

根据部署,今年高明将在常态化保持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干净整洁的基础上,试点打造10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村(片区),在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绿美小板块建设、田园看护房整治、家禽棚舍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方面形成集成示范效应,引领带动各村(社区)由“干净”向“美丽”“文明”迭代升级。

高明区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压实责任,采取不定期“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区4个镇(街道)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常态化巡查,并加强重点村(片区)实地走访,督促各镇街加快重点村(片区)设计、建设有关工作,同时推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

撰文/拍摄:朱苏娇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