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哪吒2》幕后团队“走心”分享,共话电影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张思毅;姚志豪;徐子茗 2025-05-27 17:19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设置“《哪吒2》启示录”“电影经济与经济政策”“新主流电影交流谈”三大板块,著名导演陈凯歌、著名编剧陈宇、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彩条屋影业总裁王竞、《哪吒2》视效总监石超群,以及来自广东、上海、四川、江苏、山东等地的多位与会嘉宾就中国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

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在致辞中提到,尽管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去年暑期档后的低迷,经历了电影在短视频、微短剧崛起后的种种挑战,但电影行业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推出新的作品。今年春节档以来,《哪吒2》《唐探1900》等影片提振市场信心,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力,中国电影市场体量巨大,观众对好电影的需求始终强烈,电影经济的影响力依旧强劲待发。

《哪吒2》启示录:

电影正在成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

全球票房超158亿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5;中国内地票房超154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超3.2亿,刷新全球单一市场单片票房纪录……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创造了票房奇迹,还让全世界看到了国漫崛起,以及中国电影的无限潜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后,电影不只是电影,它正在成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毛羽在论坛致辞中给予了《哪吒2》高度评价——它对中国电影今后的创作、市场、海外发行、“电影+”的理念推广以及世界影院电影信心的恢复都是影响深远的。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哪吒2》的幕后团队到场,分享了《哪吒2》在出品、宣发、视效制作和海外发行方面的宝贵经验。

《哪吒2》出品方之一彩条屋影业总裁王竞表示,《哪吒2》的“创新”是一场持久的默契之战。影片上映后,观众赋予了《哪吒2》非常多精彩的二创,让主创团队在电影里的创意拥有了众多默契的回应者,也让“哪吒”这一IP拥有了更长的生命力。

“特别感谢观众,大家走进电影院的那一刻,就和创作者产生了联结。这种默契才是我们创作出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王竞感慨道。

2019年,《哪吒1》1600多人的共同协作,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大规模生产的先河;5年后,《哪吒2》的特效镜头从1318个增加到了1948个。超大的特效镜头量,极高的视效质量要求,分散在31个城市的138家公司、4000多人组成的庞大视效团队如何发挥各自所长,又能形成统一风格?

“动画电影必须‘举全国之力’?工业化是唯一答案。”《哪吒2》视效总监、西安数字怪兽创始人石超群分享,动画电影首先是100%的数字创作,每个镜头都需要建模绑定、特效、灯光渲染全流程,工作量远超真人电影。在不断分包协作中,以中小团队和工作室为主的业态丰富的动画视效生态也逐渐形成。

“5年前,中国动画人还在摸索工业化,如今我们已经向全球证明,中国的视效团队不仅能打硬仗,还能打胜仗。

华人文化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则从海外发行角度分享了《哪吒2》的“出海”之旅。“作为《哪吒2》的海外发行商,我们直观感受到海外观众的尊重、善意和赞许。这是跨越文化的共鸣,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很重要的意义所在。”她还透露,《哪吒2》的英文配音版本将于今年暑期进行院线发行,后续还将登上流媒体平台

电影经济与经济政策:

“广东影视政策15条”引热议

当下,电影正成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次论坛,来自上海、广东、四川、江西和山东等地的多位代表围绕电影经济与经济政策畅所欲言,探讨如何通过电影带动文旅、影视科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首日,广东重磅出台推动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其中“广东影视政策15条”,是全国首个电影、电视剧、网络剧联合发布的政策包,也在论坛现场激起了热烈反响。

相关链接:

@影视人,速来广东领取重磅大礼包!真金白银+满满诚意 | 一图读懂

粤产动漫“升级包”来了,最高3800万奖励!科技人才全扶持 | 一图读懂

广东省委宣传部电影处相关负责人在论坛现场推介“广东影视政策15条”,并向业内发出诚挚邀请,来广东共筑光影梦想。“这项政策重在创作和市场两端,兼顾电影全产业链条,扶持激励和服务保障并重,无论是‘长青顶流’的头部影视企业,还是‘破圈新秀’的中小企业,抑或是‘专精特新’影视科技相关企业,广东都敞开怀抱欢迎大家!”

“‘广东影视政策15条’鼓舞人心。”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博纳与大湾区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未来有更多好题材落地广东,支持广东影视产业发展。

00:23

于冬

应旭珺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提到,由华人文化联合出品的“五一档”电影《水饺皇后》就在佛山影视基地进行了拍摄。“广东出台的影视政策在业内引起了强烈震动,未来也非常期待与广东开展更多合作。”

00:41

应旭珺

毛羽表示,希望广东等地出台的政策不仅能吸引国内电影投资者,还能吸引世界电影投资者,形成让电影创意、故事引领文旅、科技、经济发展的局面。

新主流电影交流谈:

电影行业总体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创新

新主流电影是指‌被主流市场接受且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平衡艺术审美与商业需求的电影类型。近年来,《长津湖》《志愿军》等新主流电影受到业内及市场的广泛认可,而陈凯歌、陈宇等资深电影人亦持续在新主流电影创作中寻求突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编剧陈宇自1995年开启编剧生涯,近几年创作的《狙击手》《满江红》《坚如磐石》等影片备受瞩目。在主旨发言中,他将新主流电影创作看做一棵大树——以主流价值观为根,精准叙事为干,以类型策略为冠。陈宇还表示,可以从家国情怀、社会现实、传统文化三大维度探索新主流电影的表达方式。

在陈宇看来,当前国内电影产业面临诸多变化,如短视频影响下的大众审美新变化,如AI电影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模式的革新。“作为电影创作者,向外需要不断精进技术与手段,让故事的讲述与观众形成共鸣;向内需要持续探索情感和心灵,在自身的创作与时代和人民之间建起同频共振的联系。”

著名导演陈凯歌作为本次论坛最后一位发言嘉宾,以他创作的《志愿军》三部曲为引,分享了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经验。

《志愿军》三部曲的剧本创作历时2年,经过740个小时、109次的研讨才形成了三部曲的基本方案;摄制组举行制作筹备会议93次,讨论时间长达720分钟;各部门共产出设计图纸10000张,搭建大小场景200处……在发言中,陈凯歌以一组组数字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志愿军》三部曲的制作之周密和用心。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年轻战死的生命永远不会被隐没在历史之中”。

陈凯歌表示,用5年时间潜心创作一部作品在当下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市场环境中极为不易:“5年可以多拍几部电影,也可以在个人的经济收入上有更好的效益,但对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来说,时间可能意味着他所追求的质感。没有5年的时间,也许《志愿军》就拍不成今天这个样子。”

而针对“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焦点话题,陈凯歌提出,电影行业总体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创新,同时还应该避免影片的同质化、同类化。

“我们做电影的人,有机会在电影中跟观众说话,我们要珍视这份权利。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中国电影才有未来。

采写:南方+记者 张思毅 徐子茗

拍摄:南方+记者 姚志豪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编辑 王瑾 童慧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