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厂区是否空置率高?
城中村是否还有适儿化改造的空间?
街道内中学1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是否为90%以上?
......
这是今年3月深圳福田开出的一份城市体检清单。
正如人们习惯给身体定期体检一样,在深圳,给城市做体检也成为惯例。自2019年以来,深圳已多次在市、区、街道进行“城市体检”。按照深圳官方解释,希望通过“城市体检”工作,系统梳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
深圳多年的“城市体检”经验也作为案例写入自然资源部专业教材,受到广泛关注。
深圳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常住了近2000万人口,这样高人口密度的超大城市要如何进行自我修复?“城市体检”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首创“缝合城市”方法,存量空间被激活
事实上,“城市体检”这个概念最早是2011年在深圳提出。
彼时,深圳在《深圳城市发展(建设)评估报告2011》中指出,城市体检应该是针对各层级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对城市发展实施效果的一种综合化、定量化与动态化的监测与评价。2019年,“城市体检”正式落地实践,此时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深圳开展了城市体检评估的先行工作,积累了初步经验。
随着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新版《规程》)发布,“城市体检”关注热度再现。
新版《规程》基于2021年版本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导。如,增加“空间资产”“存量盘活”等方面评估内容;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各城市的必选动作。在“数智化”转型方面,进一步强调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手段、智慧化方法的运用。
早在2021年,深圳就被纳入全国首批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城市。凭借着敢为人先的魄力,深圳大胆探索,逐渐形成因地制宜的深圳经验。
从深圳网红地标深业上城的规划设计就能窥见一二:早期,深业上城所在区位属于城市边缘,建设了大量厂房。同时,三条城市主干道将这家专门生产彩色显像管的工业园区与城市“割裂”开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一带变成了福田区的核心区位,这就必然要重新考量该区位空间的可持续利用与精细化治理。
深业上城。
深业上城。
到处是旧厂房,被城市主干线“分割”,两边坐落莲花山公园和笔架山公园,这几个因素造成了该片区的“割裂”。如何进行统筹规划才能高质高效地盘活存量空间?深圳首创了“缝合城市”概念,把该片区做成CBD周边带动的一个核心区域。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处副处长曹丽晓介绍,这个项目根据规划体检评估结果,专门编制了专项规划,目标是打造成一个上市企业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在这个定位下,就把厂房拆除,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并配套了比较高端的酒店、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变成混合利用、高效集约的城市综合体。
“把项目存量进行盘活的方向就是要让它与城市融合。在立体开发的城市设计下,深业上城凭借商业空间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的优势,愈发成为大湾区,乃至国际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深业置地副总经理王森解释。
一组数据也验证了这个方法的实践成果:2024年,深业上城吸引了4000万人次,实现了60亿元的销售额。
规划引领,单元统筹;公益优先,完善配套;保护优先,传承历史;尊重产权,利益共享。新闻发布会上,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用上述32个字总结了“深圳经验”。
破解“上学难”,数字化手段预判学位紧张度
“城市体检”不仅能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还能破解超大城市的“上学难”问题。
按照新版《规程》,“15分钟社区生活圈”应保证中小学较高的覆盖率,这与深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教育服务目标不谋而合。而城市体检评估的作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
深圳光明区甲子塘社区教育用地的调整案例正是体现了“城市体检”所起的修正、补充、完善的作用。
在2021年度的“城市体检”中,监测到光明区凤凰街道甲子塘社区的中小学学位即将告急,随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规划调整和土地供应,新增了两片教育用地,当地政府与深圳中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入优质资源,于2023年快速建成84个班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并投入使用,系统性化解了该社区的入学难题。
听起来是个棘手难题,但在向数字化“蝶变”的今天,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全域数字化系统就能高效实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全市的学位情况通过一张电子图(如下图)就能精准呈现,为提前研判提供数据依据。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师于洋洋“解密”,深圳在采集了社会经济,规划现状以及城市运行多元大数据后,研发了专业的模型算法。同时,通过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可以掌握规划实施的进度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纠偏。
“我们模型算法,差不多提早两三年的时间,就判断出未来区域随着大量商品房入市,学位肯定会紧缺。我们就在这个地方提早谋划,结合详规的实施落地,筹建了光明科学城南北校区这两所学校。周边学位紧张的情况没有出现,证明了我们规划体检评估提早预判、提早监测所产生的效果。”于洋洋介绍。
教育学位情况在“一张图”上清晰显示。
教育学位情况在“一张图”上清晰显示。
为野生动物开专道,人居与动物栖息两不误
例行的“体检”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人居问题,还能为深圳的野生动物开辟“专道”。
深圳鲲鹏径的改造就是有效的实践结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曹艳芳介绍,深圳市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工作时,基于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影像,发现梅林山和银湖山出现生态断点,影响野生动物觅食、迁移的行径和活动。
经过严密地研判与设计,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找到了“破局”之道——在梅林山与银湖山之间架起一个生态连廊,即现在的鲲鹏径一号桥。
于洋洋介绍,横跨深圳梅林山和银湖山之间的鲲鹏径一号桥生态连廊工程,最大宽度48.4米的桥面上,供人通行的宽度只有十分之一。而在剩余部分的桥面上,则模拟野生动植物的生境,营造出常绿阔叶林、灌草丛、池塘湿地等自然生境,给野生动物穿行预留充足空间。
鲲鹏径一号桥。
鲲鹏径一号桥。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师唐声晓进一步介绍,“近年我们发现局部生态廊道连通率有待提高,像鲲鹏径一号桥这一段,它的区位特别重要,两边的梅林山和银湖山都有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包括豹猫、小灵猫、蛇雕……但中间梅观路产生的割裂,影响它们的迁徙。依托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我们在2022年的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就规划了好几个生态廊桥。这个是一号桥,打通之后半年的监测数据就显示,多种动物有高达240余次的通过记录。”
长期以来,深圳一直重视对生态空间的监测,尤其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基本控制线中的林地、森林、湿地、生态廊道等进行重点监测,部分重要指标也纳入了城市体检评估。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每年深圳的城市体检评估,一旦发现了一些生态断点,就会转换成相应的决策,进而被转换成决策,纳入生态修复计划。
撰文:唐孜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