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室围墙”!潮州中青班开展研究式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践一线

作者 叶彤 2025-05-27 20:41

“走出办公室,才能找到真问题!”近日,潮州市2025年中青班90余名青年干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实践”。在这场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中,学员们打破班次限制,按照岗位领域、工作背景、调研方向等重新组队,兵分十路深入基层。他们围绕大抓工业产业、提升城乡风貌、做好“侨”的文章三大主线,足迹遍布本地相关部门、乡镇、企业和广州、深圳、佛山、汕头、梅州等外市,用脚步丈量实情,用智慧破解难题。

制造业是潮州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带着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潮州中青班调研组走进梅州市广梅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参观广州酒家、广汽集团等企业,深入了解其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协同模式。学员们认为,广梅产业园善用政策、强化招商、推动增资扩产的做法,对潮州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深化深潮协作极具借鉴意义。

在园区建设方面,针对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难题,调研组赴揭阳市惠来县临港产业园、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考察。学员们实地感受“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的“蓝水速度”,对揭阳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的经验赞叹不已,也对潮州特色园区发展有了新思考。

围绕激发消费新动能,调研组前往广州琶醍文化创意区、珠江夜游经济带等地,与行业协会、企业座谈交流,学习夜间经济创新经验。通过研讨碰撞,学员们表示将借鉴广州经验,挖掘潮州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夜间经济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

城乡风貌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形象名片。调研组聚焦全域美丽、提升城乡风貌主题,走进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只见主街道干净整洁,美丽圩镇客厅红色文化浓郁。随着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全力提速,联安镇从“面子”到“里子”不断提升。调研中,学员积极与镇村负责人交流,学习外地经验,探索符合潮州实际的城乡风貌提升路径。

随着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临近,如何做好“侨”的文章成为调研重点。调研组走访官塘镇奕湖村、浮洋镇大吴村等“美丽侨村”,了解侨情及建设成果,勾勒出“以文聚侨、以情引侨”思路。除此之外,他们还到青龙古庙、龙湖古寨等文化遗存,挖掘侨乡建筑历史人文价值。“这些侨乡文化资源,就是我们最独特的优势。”一位学员感慨道。

此外,各调研小组还分别围绕深化农村“三产融合”、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仙洲岛全域风貌提升和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等主题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取得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为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调研是中青班研究式教学核心环节,调研主题紧扣潮州市委“双年行动”“三件大事”工作部署,创新采用“专题模块+实地调研+成果转化”闭环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员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又深入一线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白天走访收集资料,晚间研讨剖析问题、碰撞思维。调研结束后,将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确保调研成果转化为咨政报告,为潮州市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潮州市委党校带班老师介绍,“这种‘学干结合’模式,既锤炼干部能力,又促进了教学成果转化,推动培训出生产力。”

南方+记者 叶彤


编辑 余丹萍
校对 蒙骏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