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文献检索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近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完成“馆藏AI检索”服务的开发与部署,正式面向读者开放。
此项服务旨在有效解决读者在查找馆藏资源过程中常遇到的模糊查询、主题探索及内容价值初步判断等实际需求。
多项新功能让检索服务更贴心
据了解,“馆藏AI检索”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自然语言提问的良好支持。读者不再受限于精确关键词的组合,可直接使用日常语言表述其检索意图,例如询问包含特定人物角色的小说、特定学习领域的入门读物或特定历史主题的文献等。系统能够准确解析用户提问的核心意图,定位相关书籍资源,并提供简明的内容摘要、关键看点或读者评价信息,辅助读者迅速评估书籍的相关性。
在移动端应用中,“AI书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快速了解书籍内容的途径。读者在书籍详情页面触发此功能,即可获得系统自动生成的内容精炼摘要,清晰呈现书籍的核心观点、主要内容精华及其潜在价值,有助于提升选书决策效率。对于使用图书馆官方网站(PC端)的读者,服务则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功能支持——系统可针对检索到的书籍或主题自动构建知识思维导图,辅助梳理知识结构;利用AI知识图谱智能推荐与该主题紧密相关、与作者相关联或思想脉络相延伸的其他馆藏书籍;同时精选互联网上高质量的相关文章与资讯作为补充,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获取维度。
依托“AI应用联合实验室”实现关键技术应用落地
笔者了解到,“馆藏AI检索”服务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超星集团合作开发,以双方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成立的“AI应用联合实验室”为战略合作基础。服务的有效运行依托于多项关键技术:系统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具体采用BERT-BiLSTM-CRF混合模型),对馆藏书籍的书目信息(包括标题、作者、主题、摘要等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关键特征提取。
“馆藏AI检索”服务的上线,是“AI应用联合实验室”的首个重要应用成果。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三个月的开发与部署,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核心服务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标志性进展,体现了馆方致力于运用前沿技术提升知识获取效率的持续努力。
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赵美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