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剧痛高烧起?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高发季来袭!这份防蚊指南请收好→

东莞市人民医院 2025-07-21 12:24

热浪袭人,蚊虫猖獗!

登革热流行季已至

近期省内多地拉响警报

不仅如此,7月15日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

通报的一起由境外输入引发的

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确诊病例达1199例

这两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正在同时威胁我们的健康

不过,只要我们了解这两种疾病

 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 

 就可以进行有效预防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二者均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人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可能感染。患者在发病后2-7天内(病毒血症期),血液中存在病毒。如果此时患者再次被伊蚊叮咬,病毒就会进入蚊子体内。该蚊子再去叮咬其他人时,即可将病毒传播出去。

广东省每年6-11月雨水充沛,气温适宜,是伊蚊繁殖的高峰期。伊蚊数量增多,意味着一旦有输入性病例,病毒就可能通过媒介伊蚊快速传播,导致本地疫情扩散。

共同症状

1.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常迅速升高至39℃以上。

2.皮疹

登革热:常出现在四肢、躯干或头面部,表现为充血性皮疹或麻疹样皮疹。

基孔肯雅热:常见于面部和四肢,表现为斑丘疹。

3.关节疼痛

登革热:表现为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酸痛和骨关节痛,常伴全身乏力,多在1周内缓解。

基孔肯雅热:表现为手脚小关节剧烈的肿胀和疼痛,症状更为持久,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影响活动能力。

主要区别

登革热: 可能出现面部、颈部、胸部潮红(“三红征”)。

图源:腾讯医典

基孔肯雅热: 发热期较短,关节疼痛通常更剧烈、更持久。患者常伴严重头痛、 恶心、结膜充血等症状。

图源:腾讯医典

科学防控:防蚊灭蚊是核心,清理积水最关键。

01

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叮咬机会

◆ 户外活动时,尤其是花斑蚊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尽量穿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 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喷涂有效驱蚊剂(如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宁等),并按说明书定时补涂;

◆ 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最好使用药浸蚊帐),避免蚊子进入室内叮咬;

◆ 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02

清理积水,消灭伊蚊的孳生地

◆ 翻盆倒罐:定期检查并清理住家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类无用积水容器(如废弃瓶罐、轮胎、泡沫箱、托盘、水桶等)。

◆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 水生植物管理:家中尽量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应每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仔细冲洗植物根部,避免蚊卵附着。

◆ 景观水体处理: 庭院或周围的景观水体,可放养柳条鱼(食蚊鱼)、金鱼等能捕食蚊幼虫的鱼类。

◆ 轮胎管理:轮胎应整齐存放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室外存放的轮胎须用防雨布严密遮盖。废弃轮胎应钻孔排水,或向难以清除积水的轮胎内投放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等安全的灭蚊幼虫药物。

01

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利于康复。就诊时请主动告知医生近14天的活动史(尤其是是否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旅居史)。

02

做好防护

 无论住院治疗还是居家休养,在发病初期(尤其发热期间),务必做好防蚊措施(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避免被蚊子叮咬,防止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给家人或邻居。

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关键在于全民参与

清除积水,防蚊灭蚊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

守护健康家园!

供稿:预防保健科 邵艺枝

部分内容来源:广东疾控、东莞疾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