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揭阳疾控中心发布,夏季到来,雨量增多,蚊虫活动活跃,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近期,广东一些地区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基孔肯雅”源自坦桑尼亚南部土语,意为“令人弯腰屈背”,形象描述患者因关节疼痛导致的典型体态。
01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02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
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刚开始:常先出现发热症状。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
·2~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5天退疹,可伴脱屑。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新生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03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对比
相同点:传播媒介同样经伊蚊传播;防控措施相同,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清理孳生地和做好个人防护。
不同之处: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
虽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长。
04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传播,伊蚊是依靠积水繁殖后代的,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清除积水、灭成蚊、避免蚊虫叮咬。
清除积水
1.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贮水容器。不要把各种缸罐、轮胎、花盆(花盆底)、水桶、空置泡沫箱、瓶子、锅盖、竹筒等可贮水容器露天存放,以免积水孳生蚊虫。
2.近期要对房前屋后、室内室外进行卫生大扫除,全面清理杂物及各类垃圾。
灭成蚊
使用家用杀蚊剂灭成蚊。“花斑蚊”喜欢在白天出没,活动高峰主要有两个时段:即上午8时至10时,下午5时至7时,选准这两个时机灭蚊,灭蚊能起到最佳效果。
避免蚊虫叮咬
房间应装置防蚊网,睡觉或者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外出活动时,应在外露的皮肤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垃圾站等地方逗留,预防被蚊子叮咬。
外出旅行注意防范
1.出发旅行前了解当地基孔肯雅热疫情,尽量避免到有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旅游。准备足够的驱蚊剂和防蚊用品,如长袖衣物、长裤和帽子。
2.无论有无外出旅居史,如果出现发热、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主动、及时告诉医生近期的旅行史、蚊虫叮咬史,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整理:吴妍萱
来源:揭阳疾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