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微观粒子到超快激光,他们组团“开箱”松山湖黑科技
“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文明”
“我好像看到了声音精准服务于人类需求的‘乌托邦’”
“散裂中子源不仅让微观粒子高速‘奔跑’,更推动着我国科技实力加速向前。”
“当人类对时间的认知日益精进,必将洞悉更广阔的世界,创造更大可能。”
7月21日,2025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进入第二天,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5名优秀大学生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湾区声学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松山湖“科技打卡点”,沉浸式感受“科技+产业”的独特魅力。
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
探索“国之重器”的奥秘
在郁郁葱葱的巍峨山下,我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被称为探索物质微观世界“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向学员们揭开神秘面纱。
作为“国之重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加速高能质子轰击金属靶,产生高通量中子,穿透物质内部以揭示原子尺度的结构与动态。目前,其已在航空航天关键部件、锂离子电池、稀土磁性、新型高温超导等前沿领域产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吸引全球科学界关注。
学员们先后参观沙盘模型、科普展厅、谱仪展示区……聆听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历史回音,为科研团队守正创新、薪火相传的精神所动容;探索散裂中子源的运行原理,与微观粒子进行一场深度对话;更震撼于其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的突破性应用成果,深刻体会尖端科技服务国家发展、造福社会的强大力量。
来自北京大学的冯一然感慨:“散裂中子源不仅让微观粒子高速‘奔跑’,更推动着我国科技实力加速向前。”
探访湾区声学实验室
打卡声学“梦之队”
当声音与科技相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内的湾区声学实验室,为学员们开启了声音奥秘的探索之旅。在这里,学员们依次参观了100Hz的全消声实验室、50Hz的半消声实验室以及听音室等空间,现场体验它们在汽车测试、耳机降噪等方面的应用。
在“清听声学”研发团队的带领下,学员们深入了解了定向发声、定向拾音等创新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教育、交通、文体旅等领域的落地应用。聚音屏、智慧舞场系统、安静操场系统、教室均衡声场系统等创新应用场景,让学员们直呼:“太神奇了!”
“我好像看到了声音精准服务于人类需求的‘乌托邦’”,来自天津大学的李迁禧表示。这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声学科普,更是一次对未来智慧生活的生动预演。
探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解码材料与文明的共生史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展厅与材料博物馆,为学员们展开了一幅材料科学的发展长卷。作为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布局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本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板块,构建“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实现“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
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缓缓前行,时而俯身观察实物展品,时而凑近阅读展板说明,系统梳理着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脉络与关键突破,切身感受着材料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与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
从生命之源水、大自然的馈赠,到支撑工业文明的金属、陶瓷材料,再到引领未来的纳米材料与超导材料……丰富的展品与生动的解说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也让“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文明”的深刻内涵,随着脚步的移动逐渐清晰。
直击松山湖阿秒中心
破译物质超快动力学密码
“人类最快之剑——阿秒脉冲”的神秘面纱,在东莞松山湖阿秒科学中心被揭开。阿秒(10⁻¹⁸秒),是目前人类能够操控的最短时间尺度。阿秒激光脉冲如同“超高速摄像机”,可用于观测、控制电子运动,为粒子的超快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过程观测及材料科学探索提供革命性工具。
正在建设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亚洲首个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意义深远。学员们系统了解了人类对时间精度的探索历程——由秒级到阿秒级的跨越,并聚焦当前阿秒科学研究的三大方向:新一代阿秒激光脉冲生成与测量技术开发、物质超快动力学研究、交叉学科应用。通过诺奖成果展示、装置演示等,人类探索时间的宏伟愿景清晰呈现。“当人类对时间的认知日益精进,必将洞悉更广阔的世界,创造更大可能。”
阿秒科学中心的光学实验演示环节,成为学员们关注的焦点。激光工程师李晓晨、王一鸣通过巧妙的实验装置与生动的实验演示,直观展示了各种奇妙的光学现象,让学员们见证光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其中,李晓晨引用电影《功夫》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经典台词,生动阐释阿秒科学技术原理,引发学员共鸣。奇妙的“光之世界”激发了众人对科学探索的浓厚热情。
一天的行程中,松山湖的“科技密码”被层层解锁。从微观粒子到声学世界,从时间精度到材料革命,高校学子们不仅触摸到科技前沿的脉动,更深刻体会到“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松山湖的碧水微澜间,正映照出中国未来科技星空的璀璨图景。“这次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撰文:黎静茹 陈启亮
大学生记者:刘恩瑜 冯一然 李彤 陶新宇 程爽 金亦玲
摄影:陈雅靖
视频:麦晴怡 何绮莹 陈雅靖
统筹:张珊珊 陈启亮
策划:郭文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