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
她一手扒饭一手刷题
午休时
别人睡觉她背政策
别人闲聊时
她正在翻阅电子书
她叫何绮婷
这个把碎片时间“缝”作成长阶梯
用四年时间完成了
从职场新人到“全能标兵”的华丽转身
今天带您走近
沙田这位普通的90后姑娘
了解她如何用“笨功夫”书写
职场逆袭剧本
“笨鸟”先飞
当羞愧化作逆袭动力
2021年
初入职场的何绮婷站
在沙田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前
面对群众咨询省外退休政策时
手忙脚乱地翻网页、涨红了脸
“那种羞愧感像针扎一样。”她回忆道
“群众带着期待来,我不能只会说‘不知道’。”
从此
她的生活节奏变了
午餐时一手勺子一手电子书
排队时默背政策条文
下班后追着老同事问案例
4年,3000小时
让这个普通本科生练就"最强大脑"
两年蝉联市政务服务技能大赛冠军
……
职场新人的觉醒
脚踏实地,筑牢成长根基
何绮婷是沙田镇杨公洲村人
从小就体会到生活不易的她
总想着能替家庭分担压力
也深深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学生时代的她拼尽全力
考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
没有名校光环
却攒下了“踏实做事” 的习惯
2021年大学毕业
她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委派
来到沙田政务服务中心
担任窗口综合服务工作
和很多职场新人一样
她没有华丽的履历
起初负责的都是基础工作
面对这些
她聚焦于服务的本质
“不管岗位大小,核心都是服务群众。”
何绮婷放平了心态,用心完成每一项工作
“只要群众有需求,我就尽力去做。”
碎片逆袭
积少成多,变身业务 “活地图”
刚入职时
一位群众咨询省外退休相关政策事宜
何绮婷却犯了难
省内业务她烂熟于心
但省外业务因本地办理较少
她从未专门学习
最终,她只能陪着群众一起上网查资料
那次经历后,她暗下决心
“必须把所有政策吃透。”
可窗口工作繁忙
她便把碎片时间“抠”出来
吃饭、休息前、排队……
成了她学习的战场
“一天攒够两小时,慢慢就积少成多了。”
入职四年多
她的学习时长竟已超过3000小时
除了自学
她还主动请教有经验的同事
逐渐掌握了省内外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
甚至主动担任起讲解员
群众询问任何窗口的位置或业务
她都能如数家珍
成为政务中心的“活地图”
这份努力很快有了回响
2022年—2024年
她连续3年参加东莞市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技能大赛
两次拿下一等奖
2024年还获评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
和东莞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 走心 ” 服务
用心倾听,成为老兵 “知心朋友”
“努力了总有一天会发光发亮的
但是前提是必须要努力,要去做
好结果会慢慢走向你。”
这是何绮婷的信念
也成了她的“行动指南”
2025年1月
何绮婷因工作表现突出
被调至沙田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新岗位看似仍是“服务”
内核却大不相同
过去是“百科全书”式的政策解答
现在要做“走心”的情感联结
何绮婷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刚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一位退役老兵兴致勃勃地讲起参战的经历
何绮婷却因缺乏共鸣,只能安静倾听
“我能感受到他的骄傲
但却不能深入地去跟他交流,
没能让他感受到被理解。”
沙田镇现有退役军人1219名
每个人的经历、需求都不同
为了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何绮婷翻遍了所有退役军人的档案
记下每个人的服役经历、家庭情况
从细节做起
力求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服务每一位退役军人
在交流中做到“走心”
在新领域
她依旧保持着“竞赛状态”
作为主力参加东莞市举行的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
取得全市第三名
接下来
何绮婷还将代表东莞市参加
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
近日
何绮婷迎来了职场身份的一大转变
转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聘员
“这是认可,更是责任。”
她笑着说
“在新的岗位上
我想用自己的绵薄力量
更好地为沙田作贡献。”
【 采访后记 】
3000小时之外的成长哲学
何绮婷的故事看似是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胜利
实则揭示了更深层的成长逻辑 ——
在速成主义盛行的时代
真正的逆袭往往藏在“不划算”的坚持里
从职场新人到“活地图”
从政务窗口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逆袭”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进
就像何绮婷所说:
“你把该做的做好了,好结果自然会来找你。”
而那些被她“抠”出来的3000小时碎片时光
是一种对抗浮躁的生存智慧: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
缺的是愿意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来源:东莞沙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