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武韵、状元功夫!108位武林高手齐聚梅州五华“武林大会”,时长共46秒)
8月2日下午,五华县奥体中心广场热闹非凡,2025年五华县“武状元杯”武术交流活动在此举行。来自香港、深圳以及梅州市各县(市、区)的108位武术爱好者以武会友、以拳传情,共同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武术文化盛会。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瑞狮,五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赖俊香参加活动。
交流活动中,武术爱好者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表演团队各展所长,涵盖拳术、太极、器械等。现场既有传统拳术的刚猛有力,有太极表演的劲力流畅,更有器械演练的身法自如。值得一提的是,参演人员覆盖男女老少年龄层,充分体现了武术界老、中、青薪火相传的梯级传承,举手投足间,尽显高水平的武术素养。
一招一式硬功夫,一拳一锤见真招,状元耙头功、螳螂伞、武当剑、毒蛇棍、李家拳、牧羊鞭、长拳、太极十三刀、醉拳、少林八步连环拳、蝴蝶双刀……当天下午的表演节目多达58个,武术表演团队轮番登台上演,令人目不暇接,现场氛围不断推向高潮,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一连串风格迥异的精彩武术演绎,更是吸引了周边市民的驻足观看,不少人拿起手机记录,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武术文化。
“看到不同家派的武术齐聚一堂,让我大开眼界,是一次受益匪浅的交流活动。”来自香港东江周家螳螂⽂化研究会的阿茹在现场表演了三箭摇桥,她表示五华的武术氛围很浓郁,希望有更多的人热爱武术、传承武术。
同样来自香港东江周家螳螂⽂化研究会的李天来师傅,其祖籍五华水寨,“虽然我在香港出生长大,但从小就听父辈提及五华的武术历史,每次来五华交流武术,当地的氛围越来越好,像今天下雨,仍有那么多市民来看。”李天来表示,此次武术交流活动,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传统武术味道浓,建议当地通过武术进校园、团体合作、宣传推广、“老带新”等举措,深入推动传统武术的弘扬发展。
此次活动由五华县人民政府指导,五华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五华县武术协会承办,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参加,增进了武术爱好者之间的友谊,成功推动了武术文化的交流,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普及和推广五华县状元功夫,促进武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五华县,一句“书要读、武要练,老婆娶唔娶都随便”的民谚,体现出当地素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追古抚今,五华人“能打”,《五华县志》记载,五华在明清两代共育出14名武进士、101名武举人。其中清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五华出了三个武举人:锡坑人李南馨、华城人李威光和横陂人魏大斌。此后还有武榜眼棉洋人曾琼琲。
其中,李威光既是梅州唯一的状元,也是广东历代为数不多的武状元之一。《长乐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在京城会试被乾隆钦点‘状元及第’。”李威光半生戎马、精于海战,从御前带刀侍卫到闽安水师副将、南澳总兵官,为南疆海防作出巨大贡献,被诰封为“四世武功将军”。
本次“武状元杯”交流活动,作为“看球踢球到中国五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搭建开放包容的平台,让各方健儿切磋技艺、互学互鉴。与此同时,该活动是深入实施“文武五华”文化品牌建设工程的生动写照,进一步塑造“文武双全”城市新形象,弘扬“刚直为人硬打硬,匠心做事实打实”的新时代“五华精神”。
南方+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周扬 曾文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