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探索外国人才服务,广州市科技局获“金穗杯”二等奖
近日,广州市科技局报送的创新项目《率先探索外国人才服务三套“组合拳”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在广州市直机关“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份荣誉背后,是广州面向未来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撬动全球人才资源的战略实践。当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奔涌,广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向全球创新者发出邀约:这里,有一扇通往未来的门。
广州市科技局喜获第三届广州市(区)直属机关“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服务创优类二等奖。
广州市科技局喜获第三届广州市(区)直属机关“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服务创优类二等奖。
获奖背后:服务创新的“破冰”密码
曾几何时,涉外审批流程长、人才服务配套弱、用人单位引才成本高,成为国际人才流入的“拦路石”。
如何破题?
广州市科技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打出三套“组合拳”:
2025年5月广州市科技局组织外国专家赴广汽集团开展交流。华南理工大学提供
2025年5月广州市科技局组织外国专家赴广汽集团开展交流。华南理工大学提供
制度创新敢为先。全国首批入选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地方认定标准改革试点,精准锚定科创、产业、投资人才三大方向。新引进外籍博士后超200人次、重点产业外籍人才超4500人次;粤港澳大湾区个税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引才成本。
服务创新暖人心。全国首创“免申即享”人才出入境保障,与边检部门联动确保高端人才“快速通关”。顺利保障华南理工大学等机构引进多名外国专家紧迫之需,220余位外国学者高效来穗交流,彰显广州“尊才礼士”的人情温度。
流程创新提效能。工作许可与居留许可“一窗办”“减时限”,社保医保金融“一卡通”,审批时限从20天压缩至5天——广州效率领跑北上广深。
小窗口推动大变革,这些举措看似聚焦“办事窗口”,实则瞄准的是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全球顶尖人才的自由流动与价值释放。
未来磁场:科技广州的“硬核”引力
获奖是表象,真正的价值在于广州为全球人才构建的创新生态强磁场。这非一日之功,而是科研浓度、产业前景与城市魅力的深度耦合。
广州市外国人工作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来穗工作的外国人士办理工作许可。
广州市外国人工作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来穗工作的外国人士办理工作许可。
广州的科研浓度全球跃升。“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居全球第8位,“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五年稳居全球创新指数第2位。近五年在穗外国人才增长超50%,总量稳居全国前三,入选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署全球首批“灯塔城市”称号。高浓度科研生态,成为吸引顶尖人才的“强心剂”。
广州的大科学装置汇聚智慧。国际大科学计划“人体蛋白质组导航(π-Hub)”扎根广州黄埔,20余国80多个顶尖团队智慧在此集结,国际总部正式落户,探索人类生命的蛋白质组学奥秘。海外人才领衔的全球首个基因载体智能设计与交易平台赋能90多国——这里,是突破人类认知边界的“先锋站”。
广州的未来产业场景广阔。在广汽研究院,意大利籍首席专业总师吉·马可·马里奥深耕16年,亲历广州自动驾驶汽车从追赶到领跑:“广汽的自动驾驶与车联网技术迭代,让我看到可持续交通的未来。广州有能力定义下一代汽车。”而在南沙的实验室里,新能源材料专家正逼近电池效能极限;琶洲人工智能实验室中,跨国团队共研下一代算法。
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上,广州连续11年稳居全国前列,生活便利度、环境友好度指标更显突出。
门内风景:全球智力的“湾区故事”
广州的“未来之门”内,创新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李唐,孟加拉国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院博士。2022年,他作为核心成员在《自然》发表全球最年轻人类体外细胞培养成果。他谈道:“我目前的成就都是在中国获得的,我非常感恩中国。我也很愿意继续在中国把科研做下去,希望长久地在中国生活,让家人、孩子都在中国生活。”
2024年7月16日,广州市科技局与白云边检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外籍人才出入境服务保障工作。
2024年7月16日,广州市科技局与白云边检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外籍人才出入境服务保障工作。
沙文瀚,毛里求斯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研究员。他表示:“广州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稳定、城市包容性强,有很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广州市民非常友好。”
费朗东·多米尼,法国籍,霍夫曼免疫研究所教授。他提到:“我以兼职的形式在广州医科大学工作,每年大概有20%的工作时间在中国,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才签证让往返中国变得越来越便利了,签证从有效期六个月到后来两年、十年,很方便。”
门,不仅是物理入口,更是制度衔接的通道。来广州,外籍人才凭永久居留证即可创办科技企业;在广州,一次许可即可在集团内自由流动、备案便能在市内跨机构兼职。
规则创新,让智慧之水自由奔涌。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穗科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