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首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培训班惠州龙门开班

作者 林文通 2025-05-01 22:06

4月28日—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在惠州市龙门县举办2025年第一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培训班。培训传达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的政策要求,总结工作成效,组织现场观摩,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

培训期间,来自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安徽和四川6省的卫生健康领域代表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经验分享,龙门县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作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介绍。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陈凯,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运行评价处处长胡同宇,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汪洪滨,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加良,惠州市政协副主席、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出席会议。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县域医共体工作牵头处室)负责人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参加此次培训。

陈凯指出,自2019年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以来,国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国家在精简指标、资源下沉、医保定点、药品联动、规范信息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也开展了重点推进工作,包括不断优化医疗器械检测指标,明确五个维度15条指标;出台政策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明确支援区域与人员要求;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让群众在基层就医能享受医保政策;完善基层药品联动机制,保障患者医疗用药;规范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功能与模式,为医疗服务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加大对医共体建设投入,改善基础医疗条件。

陈凯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党委领导,健全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有系统观念,加强多部门协同,重塑县域医疗体系,从单纯治病向预防、治疗、康复等一体化服务转变;要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城乡联动,提升各级医疗服务能力;要重视绩效评价,用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建设方向正确,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康发展。

据汪洪滨介绍,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和各兄弟省份的支持下,广东以“委省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为引领,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将县域医共体、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万名医师下乡”作为三大核心工程,持续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构筑基层卫生健康“县强、镇活、村稳”格局。自2019年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广东县域医共体已覆盖15个地市、65个县(市、区),服务近5000万人口。以“紧密型、促分工、同质化、控费用、保健康”为目标,广东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占比达98.46%,“县管乡用”落实率96.92%,基层诊疗量占比67%(超国家65%要求),分级诊疗全国第一,县域内住院率稳定在85%,实现“小病在镇村、常见病在县域”的就医格局。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关键抓手,对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惠州副市长于加良表示,近年来,惠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惠州有46间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占比达46.94%;开展医共体建设的三个县基层医疗机构在去年开展了67项新技术、新项目,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67.54%,同比增长4.09%,出院人数75327人次,同比增长18.55%。

“第一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培训班在龙门县召开,这是对龙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极大鼓励和有力鞭策,必将有力促进龙门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刘洪添表示,广东省委聚焦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创新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把龙门列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要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龙门县委、县政府在国家卫健委和省卫健委、市卫健局指导下,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症结,着力提升硬件品质、健全合作机制、优化惠民服务,因地制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落地见效。

培训期间,参会人员还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龙门总医院、永汉镇中心卫生院、永汉镇见田村卫生站进行实地考察。

相关:

龙门因地制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近年来,龙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县域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一体化”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投入近15亿元推进“三院”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在全省率先横向整合“三院”(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全面托管龙门总医院,纵向联合16家乡镇卫生院,对154个村卫生站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构建“1+3+16+154”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二是创新“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大胆突破现有医疗服务体制格局,设立县域医共体综合事务管理中心,医共体内部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六个统一”管理。

三是打造“六大共享中心”促进资源服务共享,设立医学检验、心电诊疗、影像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病理检验等县域远程诊断“六大共享中心”,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积极探索医防康养一体化服务。完善全县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创新“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融合养老模式。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激活南昆山生态资源,打造引领区名中医工作室,培育医康养产业。“县级强、镇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县镇村一体化医疗格局逐步实现。龙门县连续2年获省通报表扬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遴选为广东省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南方+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