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到没时间休息。”从第137届广交会回来后,汕头市杰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杰生马不停蹄,到处出差。本届广交会,杰森智能斩获超170万美元订单,汕头工厂的工作人员最近陆续接待到访的客户,姚杰生则到浙江金华接待未能到汕头的客户。他还计划过阵子去土耳其开展原有订单的售后工作,以及落实广交会期间有意向的新订单。
姚杰生的忙碌,是近期许多汕头外贸企业的缩影。新产品、新渠道、新市场、新认识……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汕头外贸企业以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产品创新力积极应对,展现当地产业的底气和韧性。南方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汕头外贸企业正以多元化市场布局以及开拓内销市场等举措巧妙化解外部压力。
“好产品不愁没客户”
“现在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汕头市飞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裕钦的朋友圈简明扼要地道出了最近的状态。
早在前年底,吴裕钦就布局非美海外市场。“我们不打没准备的仗。”近些年,飞鹰科技以自主创新发展路线为主,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无人机、高速船、打涡船等爆款产品,并运用GPS、声呐探测等新兴技术,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和销售业绩。
“只要能设计出好产品,就不愁没客户。”吴裕钦坦言,过去只顾着完成产能,基本没时间去开发新产品和关注市场需求。如今开拓非美市场,让企业多了更多时间和产能空间去开发出高价值产品,实现“品牌出海”,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下的收获。
靠着过硬的产品、灵活的策略,企业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最近,汕头市冠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开拓非美市场,研发内销产品,拓展内销业务。“这体现了我们作为30多年老牌外贸企业的实力。”汕头市冠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林婉霞认为,在不确定性中把握发展主动权,体现了外贸企业积极进取、灵活求存的特点。在她看来,外贸企业都应未雨绸缪,随时关注各国优惠政策,在必要的时候才能多变发展,实现突围。
姚杰生建议,消费产品类企业应该尽快转型,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转移,转型为以“接单+设计+服务”为主。制造环节则通过“国内生产+国外代工”的组合方式,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降低风险。
借广交会“出海”拓市场
广交会始终是外贸企业寻找新机遇的窗口。今年春季广交会,汕头共有426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以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产品创新力,不断创新、以变应变,积极调整策略,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
汕头市尚美塑料模具实业有限公司为适应市场格局变化,对产品线进行战略调整,创新推出高、中、低三个梯度产品体系,实现全球市场的全覆盖,向国际市场全方位展示“汕头制造”的多元竞争力。
汕头市澄海区山姆玩具实业有限公司今年在产品研发、客户邀约、产品目录制作、摊位装修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展会现场与客户精准对接。公司一方面通过线下参展,开拓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加大线上平台推广,在跨境电商领域持续发力。
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玩具+AI”深度结合,已在动态玩具系列中储备了VR遥控、语音遥控等对接技术。展会上,公司展出了机器狗、机器恐龙等功能丰富的智能产品,以及遥控车模、合金车模、拼装积木玩具、户外骑行等多元化产品线,吸引客商前来交流洽谈。
“现在跟客户交流,谈的不是做贴牌生意了,而是谈自有品牌出海的项目。”汕头市金茂电光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欣表示,国外客商现在更看重中国企业的产品实力。
“不仅卖设备,我们还提供整厂规划方案。”姚杰生说,他们已将服务链条延伸至设备研发、售后咨询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
印度采购商Rohan Jeerawla与杰森智能开展合作已有10多年时间,从最初的厨具产品开发,到如今拓展到杯壶生产线的合作,他对于汕头企业的实力充满信心。“在过去5年的深入调研中,发现企业能为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Rohan Jeerawla说,企业的团队除了提供产品之外,还能为他们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备生产、咨询售后等服务等,“如此完善的配套服务,让我们无法拒绝。”
不少参展企业表示,采购商采购需求旺盛,且新的潜在客户明显增加。
驰骋内销市场新赛道
从开拓新兴市场到供应链的国际化布局,一系列战略举措和发展基础,让外贸企业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对外贸企业来说,国内超大的消费市场是企业更大的底气。
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内销市场成为不少外贸企业的新赛道。但是,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存在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销售渠道跟运营经验等挑战。5月8日,汕头市商务局迅速行动,联动知名电商平台京东,为澄海玩具企业量身定做出口转内销资源对接会。
澄海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黄亮坦言,澄海玩具带企业“出海”多年,产品品质有口皆碑。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澄海玩具协会积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切换新赛道,开拓新市场。
会上,京东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平台针对出口转内销的扶持计划,以及针对玩具专项的扶持激励计划。记者从会上获悉,京东还会倾斜资源给予出口转内销企业更多的流量加持,并且在澄海举行商家系列培训会,帮助出口转内销企业提升运营人员的专业度。
事实上,由于出口产品是针对国外标准设计制造,外贸企业的产品想要“出口转内销”,还要面临产品出口和内销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认证、监管还需要国内进一步认可等问题。为此,澄海玩具协会主动作为,经过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3家认证机构多次磋商,联合推出3C认证快速获证绿色通道等举措。
“简单来说,部分外贸玩具产品要进入国内市场,需要3C认证。在这一次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为转内销的产品提供免费的认证检测前评估和中文标签标识合规指导,认证机构办理单批次认证证书。”澄海玩具协会质量技术顾问陈曙青告诉记者,针对个别海外订单被取消的单批次产品,可免去获证后验厂环节,经相关资料审核后获得3C证书;针对已生产完成拟出口海外的产品转内销,三大机构也承诺开通“绿色快速通道”,在澄海设立专人专班为企业快速获证提供便利,帮助企业快速获得国内市场的准入资格。
托举企业“两条腿走路”
今年4月,汕头市市长陈涛带队开展外贸企业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会上,参会企业和有关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就当时的外贸环境,探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陈涛要求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精准服务企业。
上述提到的出口转内销对接会,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平台企业多方合力托举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实例,让企业应对风险挑战增加了信心和底气,实现从“单腿跳”到“两条腿走路”的转型升级。
除了开拓国内市场,利用内需转嫁外贸压力外,汕头外贸企业也积极通过参加境外展会、广交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开拓客源。
面对近期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汕头市进出口商会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调研工作,了解企业现实所需;另一方面也发挥平台作用,为企业发布预警信息,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咨询。近期有不少企业想通过东南亚国家设厂开拓业务,商会经过综合研判后,建议其要谨慎开展海外设厂业务。
“我们建议企业要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但这不意味着鼓励缺乏基础的企业都盲目到境外设厂。”汕头市进出口商会会长陈雄勇建议企业要立足本地,夯实根基,全力保住工人队伍,稳定生产运营,保存自身实力,耐心等待时机,顺势而为。同时,陈雄勇鼓励企业要稳住信心,做好“分内事”。陈雄勇所说的“分内事”,是指企业要持续加强创新与品牌建设,在自身领域深耕细作,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以品牌和品质实力取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他认为,现阶段外贸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布局,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供应商,避免受到原材料供应受阻而导致成本大幅增加的风险。
汕头市商务局外贸科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汕头将围绕“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的工作思路,持续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等重点展会,支持汕头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抓订单、拓市场。近期,该局就发文发动相关企业参加8月在印尼举办的国际礼品及家庭用品展、印尼国际玩具及婴童用品展,鼓励企业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此外,该局透露,近期将根据调研情况出台稳外贸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外部风险和冲击。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汕头市澄海区山姆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春阳最近在重新思考如何布局新市场。他计划广交会后继续到各个国家参加线下展会,一方面计划开拓东南亚、中东、南美市场,另一方面打算继续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力。
“目前,我们的推广渠道除了各个国家的线下展会外,还积极加大线上平台以及海外社媒平台的推广等。”戴春阳说。
■观点
专家建议企业构建综合竞争力
追赶数字化浪潮
抢占国际市场先机
汕头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汕头大学全球潮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钱共鸣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和数字化转型步伐,是大势所趋。汕头纺织服装、玩具创意企业可以乘势而上,加快进军“海上丝路”国家的步伐,充分利用与东南亚潮商“同文同种”的血缘纽带,通过区域的多点分布,打造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从身份、技术、市场等多个维度构建综合竞争力。
当前,在国际贸易领域,数字技术作为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国际贸易全链条进行深度赋能与系统性改造,正深刻影响国际经贸格局。不少中国企业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率先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市场主动性,更利于抢占国际市场先机。
钱共鸣认为,企业数字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主导力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其贯穿于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在数字化转型中,汕头企业特别要关注业务流程、模式及组织和文化的转型,打造出分层次、多功能的组织架构、体系。围绕用户场景,建设挖掘客户需求的创新能力,设计满足客户体验的互动方式。对不同目标客户群体,采用不一样的渠道触点,建立差异化的服务体系。
“中国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制造出海’到‘智造出海’的升级。”钱共鸣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国外贸企业将会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