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接四海、门纳百川的千年侨都,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角色,江门正谱写着以文兴城、古韵今风的新篇章。
近年来,江门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人文湾区建设,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推动“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在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彰显江门担当,为再造现代化新江门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南海之滨,西江与蓬江汇合处,拥有得天独厚地理水文条件的江门,催生了一张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是影视人青睐的“影视富矿地”“天然摄影棚”。江门加强影视资源宣传推介和影视拍摄服务管理,近年来吸引超百部影视剧在江门取景,其中不乏《狂飙》等热门影视作品。
非遗活态传承,催生文化产业新动能。江门目前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8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359名。如今,越来越多非遗项目与现代产业相融合,“非遗+消费场景”焕发新生。以国家级非遗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为例,“一颗柑”“一块皮”已撬动百亿产业,2024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261亿元,相关经营主体超7800家。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文化之力正深刻重塑江门的乡村美学。以江门开平塘口镇为例,这里拥有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先锋天下粮仓书店,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创业,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和“IE公社”也落户于此。
江门开平塘口镇“文艺范”与“烟火气”并存,“侨味”与“潮味”十足。杨兴乐 摄
江门开平塘口镇“文艺范”与“烟火气”并存,“侨味”与“潮味”十足。杨兴乐 摄
如今,越来越多文化势能正转化为发展动能。江门创新实施“‘百千万工程’·文产融合”计划,以数字赋能、遗产活化、惠民提质为三大支点,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动能转化。
具体而言,江门将开展文化创新赋能行动,重新修订《关于促进江门市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争取每年引进30个以上影视剧组(含电影、电视、短剧、综艺等)到江门取景拍摄。在文化传承活化方面,江门将开展文化基因保护计划,建立覆盖市、县、镇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在文化惠民提质方面,江门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市、县两级每年组织100场“侨乡大舞台”下乡巡演,打造100个村级新型阅读空间,培养100名乡村文化带头人。
影视基因激活全域旅游
“五一”假期,江门又火了。假期5天,江门共接待游客282.81万人次,同比增长20.28%;旅游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18.33%。
文旅市场持续“破圈”,离不开影视这把“钥匙”。近年来,江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影视IP为桥梁,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体育、美食等多元业态,进一步深化“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模式,让“跟着影视去旅行”成为游客选择江门的一大理由。
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湾区游客打卡《狂飙》同款街景;来到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游人如织,《让子弹飞》中黄四郎的豪宅取景地——铭石楼吸引游客参观拍照;在《全员加速中・对战季》《开始推理吧2》《很高兴音乐会》等大热综艺的录制地赤坎华侨古镇,多位“顶流”明星沉浸式体验侨乡风情,带动粉丝游古镇赏美景……越来越多游客“因为一部剧、一部电影、一部综艺,奔赴一座城”,在江门开启独特的文化体验。
近期,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广东篇播出后,江门美食成为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节目中出现的古井烧鹅、新会陈皮、恩平簕菜、杜阮凉瓜、台山青蟹等特色美食,征服了众多食客,更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及文旅产业全面升温,“舌尖带动脚尖”的文旅融合新路径越走越宽。
诗与远方,全在侨乡。眼下,“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越来越多人看见江门、体验江门、喜爱江门,“网红”江门迈向持续“长红”。
今年正式开业的赤坎华侨古镇,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景区供图
今年正式开业的赤坎华侨古镇,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景区供图
◎一线
江门开平塘口镇打造“数字化小镇”
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和“IE公社”已落户
坐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塘口镇,再一次因文艺和青春力量的注入焕发新生。
近期,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和“IE公社”落户江门开平塘口镇的消息,引起众多文艺界大咖和青年创业者的热议。
据了解,今年,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首期聚焦三大任务——一是“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平台,招募数字文创、电商直播等领域人才;二是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与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推动网络文学与侨乡文化融合;三是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依托碉楼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其中,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的支持下,省、市、县、镇四级部门在塘口镇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将以优越的创作环境和扶持政策,诚邀作家、微短剧创作团队等以“无界创客”的身份汇聚江门。
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凭会员证,可免费游览国家级5A景区“自力村开平碉楼与村落”。到塘口驻扎创作的网络作家,登记预约后,可使用塘口镇人才公寓,长租每月租金100元,入住塘口镇“文学创作协议民宿”可享8.5折优惠。塘口镇还公布专线号码0750-2672918,竭诚为广大“无界创客”提供贴心服务。
通过建设“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江门将进一步强化作为广东省首个网络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的示范作用,培育具有侨乡特质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IE公社”则是一个融合数字基因与乡土文化的创新实践平台,瞄准“数字游民”和创意工作者,提供办公空间、培训资源和政策对接服务,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项目可以申请最高30%的补贴,并通过“栖塘计划”配套人才公寓、饭堂等福利,解决子女入学、医疗等后顾之忧,推动形成“人才振兴+青年发展”的双赢格局。
“无界创客”作为“IE公社”的主体,涵盖数字游民、远程办公者、文创从业者等多类群体。他们可依托塘口镇的碉楼景观与乡村空间,开展跨境电商、短视频创作、文旅策划等新业态,实现“事业与诗意生活并存”。同时,塘口镇同步建设数字空间、共享直播室等设施,并组织商家开放移动办公场所。
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IE公社”项目就是要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通过“一根网线连天下”的“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吸引各类青年人才汇聚于江门,“我们的理念是突破地域界限,让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汇聚塘口;突破产业界限,推动文创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突破身份界限,让各类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展舞台。”
撰文:叶芷晴 潘晓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