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塘镇金塘村:奏响三产融合与数字治理“三重奏”

茂名发布 2025-05-08 19:29

春日的金塘镇金塘村生机盎然,制衣车间机器轰鸣,直播间里主播正推介罗非鱼深加工产品,电子微型加工厂内留守妇女熟练操作机械……这个常住人口3000余人的村落,正通过区委组织部牵头的“强村行动”,实现从传统乡村到城乡融合示范村的蝶变。

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达55万元,同比增长10%,近两年来招引5家企业落户,带动2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一幅产业兴、村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党建红引领产业兴:

强村公司激活发展引擎

作为“百千万工程”重点村,金塘村在镇党委统筹下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三级联动机制,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挂帅“强村行动”第一责任人,组建茂名市锦堂农业有限公司等强村公司,由村经济联合社100%控股,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量身定制”路径。

依托本地罗非鱼养殖优势,强村公司通过党建联建招引合作伙伴,设立项目公司并持股,建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同时打造特色农产品展销馆和直播间,与茂名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影响力传媒合作培育“金塘村”IP,通过抖音、视频号开展直播带货,孵化本土电商人才。目前,制衣车间、豆制品加工等3个劳动密集型项目已落地投产,生鸽屠宰厂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茂南地区产业链空白,为肉鸽产业延链补链。

破三难跑出加速度:

资源整合催生“双翻番”奇迹

面对产业用地短缺、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共性难题,金塘村以“强村行动”为抓手创新破题。在土地盘活上,通过“土地租用+置换+入股”模式,将225亩闲置宅基地和400亩零散耕地“化零为整”,引进豆香源豆腐厂、汇邦电子等企业,结合“油城墟·簸箕巷”建设发展庭院经济,形成毛豆种植、电子加工、文旅体验等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6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万元,实现两年内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翻番”,相关经验入选广东省委深改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资金筹措上,金塘村构建“财政支持+社会资本+轻资产运营”多元模式,既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设展销馆、直播间,又通过与广东深粤投资等企业合资成立项目公司降低资金压力,更通过电商直播等轻资产业务拓宽增收渠道。人才培育上,整合驻镇工作队、乡贤、职业经理人等资源,建立村级劳动力服务站,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推动“输血”变“造血”。

数字治理绘就新图景:

小平台撬动基层大治理

“没想到闲置宅基地还能变车间,租金加上打工收入,一年多赚3万多元!”村民罗会文的感慨,折射出“粤治美”平台带来的治理变革。金塘村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通过该平台宣传盘活集体资源案例,吸引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600平方米的电子产品加工帮扶车间从谋划到投产仅用3个月,为120名留守妇女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成为数字治理促发展的缩影。

如今,“粤治美”不仅是村民反映诉求的“快捷通道”,更是村集体整合资源的“智慧中枢”。通过平台实时更新项目进展、发布用工需求,村民参与度显著提升,累计盘活闲置资产价值超千万元,为“油城墟”项目腾挪发展空间,构建起“党建+数字+民生”的治理新模式。

从党建领航强村公司破局,到三产融合激活发展动能,再到数字治理提升民生福祉,金塘村的实践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金塘经验”。据悉,该镇正以金塘村为样板,推动跨村联营成立区域性强村公司,探索规模化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让更多乡村在强村行动中实现华丽转身。

文、图/通讯员 黄林明 邱秋梅 郭晓峰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朱昭君

初审:钟镇聪

终审:柯柱基

来源:茂名日报、茂南动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