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闲置的旧财政所变身网红民宿,
荒芜空地崛起繁华商圈,
老旧楼宇绽放非遗光彩……
如今的怀集县桥头镇圩镇,
正以焕然一新的姿态,
诠释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桥头镇紧扣“百千万工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圩镇内闲置资源为突破口,通过创新改造与高效利用,实现资源盘活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旧所焕新姿
民宿点亮乡村旅游新图景
推开益蓝·旺景民宿的窗户,
一幅四季变换的田园画卷
徐徐映入眼帘。
这间由原桥头镇旧财政所
改造而成的特色民宿,
对20余年历史的老旧建筑重新赋予生命,
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春天看秧苗破土,秋天赏稻浪金黄,躺在床上就能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游客们对这里的生态景观赞不绝口。
改造过程中,
桥头镇深度挖掘本土特色,
将传统泥砖房建筑元素
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
秉持“新旧共生”的发展思路,
既保留老建筑的古朴韵味,
又配备智能家居、全景落地窗等现代化设施,
让游客在体验田园生活的同时,
能享受高品质服务。
自2023年开业以来,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拥有15间客房的民宿,凭借独特的景观视野和贴心服务,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四季皆景,开窗见绿”是游客对这里最生动的评价。
空地变商圈
商业繁荣提升民生温度
走进新好又多购物广场,
熙熙攘攘的人群、整齐排列的商铺,
处处洋溢着繁荣的气息。
谁能想到,
这片热闹的商业中心
曾是桥头客运站旁的闲置空地。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桥头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协助企业投资1000万元,打造集商贸市场、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引入超市、餐饮、生鲜等多元业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购物体验。
此外,
桥头客运站的升级改造
更成为农商互联的重要枢纽。
农副产品展示区和
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展销专区的设立,
进一步搭建起农产品
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通道,
有效提升怀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与此同时,由旧市场改造而成的桥兴府商住综合体,集农贸市场、商业零售、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彻底改变了过去旧市场设施陈旧、布局杂乱的局面,不仅完善了城镇功能,更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新地标。
老楼承文脉
非遗绽放时代新光彩
在桥头镇圩镇客厅,
桥头玉米面、米酒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
广府金绣、粤书吧等文化元素相映成趣,
传统文化在此焕发出全新活力。
这座由90年代金燕宾馆
改造而成的文化空间,
通过功能重塑,
变身为集非遗传承、旅游服务、
文创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桥头镇充分利用
原金燕宾馆和接待办公楼的空间资源,
打造“圩镇客厅+非遗文化+书香空间”
的特色场景。
引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专家团队,推进广府金绣技艺传承与创新;联合新华书店建设粤书吧,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设立贵儿戏、南歌等省级非遗展示区,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彩,这不仅是展示镇域特色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培育文化人才、推动文旅融合的创新平台。
从老旧建筑到特色民宿,
从闲置空地到商业中心,
从传统楼宇到文化阵地,
桥头镇通过对闲置资源的系统性盘活,
实现了圩镇面貌蝶变升级。
这一系列“小改造”不仅带来了城镇颜值的提升,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消费增长,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何丽玲
编辑:李卓灵
编校:植敏仪
审核:陈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