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让书香“飘起来” 让文化“活起来”

博罗发布 2025-05-12 09:55

“我们住在村里,以前想看书的话,要跑到镇上,现在家门口就有书屋,不仅可以在这里看书,还能借到各类农技书,太方便了!”在博罗县长宁镇徐田村的广东新华悦读空间里,村民李大伯拿着一本《果树种植技术》笑着说道。书架上,农业科普、儿童绘本、文学经典等书籍分类整齐,几位村民正在围坐阅读。这一幕,正是博罗县推进全民阅读的生动缩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全民阅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博罗县以“书香博罗”建设为抓手,通过完善设施、优化服务、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全民阅读覆盖更广、参与更热、体验更优。如今,从县城到乡村,从校园到景区,阅读已成为博罗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设施“遍地开花”,阅读触手可及

走进博罗县图书馆总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座无虚席。这里不仅是市民的“文化充电站”,更是全县阅读网络的“中枢大脑”。近年来,博罗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以总馆为龙头,联动17个镇街分馆和51个村(社区)服务点,将优质图书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其中,农家书屋的“百姓点单”模式,更是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在石坝镇的农家书屋里,管理员老张向记者展示了书屋的记录本,记录本上均是村民的心愿书籍清单。“村民想要借阅什么书,直接写在记录本上,县相关部门会定期进行配送。去年我们村共借阅了200多本养殖技术书,现在村里的养鸡户都成了‘土专家’。”据了解,目前,全县389个农家书屋实现村社全覆盖,年均借阅量超10万册。 

此外,博罗还打造了特色“15分钟书香圈”。葫芦岭浮碇书苑依山傍水,游客王女士边喝茶边翻看《惠州风物志》:“没想到在景区里也能静下心来读书,这种体验很特别!”位于罗阳街道的缚娄书房里,志愿者小林正带着孩子们整理书籍。“这里原是闲置的老房子,改造成书吧后,成了周边居民最爱来的地方。”她指着墙上的“四点半课堂”课程表介绍,“孩子们放学后可以来这里读书、写作业,还能当‘小小管理员’,既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位于长宁镇徐田村的广东新华悦读空间,是全县首个新型文化空间。

在今年的“书香博罗”全民阅读暨2025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全县首个新型文化空间——广东新华悦读空间在徐田村正式揭牌成立,该阅读空间由博罗县委宣传部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统筹规划,与徐田村融合共建而成,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好去处,更好地满足当地群众的阅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也成为展示徐田村形象的重要窗口,让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具书香气息。村民徐大姐说:“以前村里年轻人总往外跑,现在书吧成了聚会地,大家聊聊书、学点技术,日子更有奔头了。” 

服务“精准到家”,资源灵活下沉

“在书店选书、图书馆买单,这么好的事,以前我们可不敢想。”在县城新华书店,市民陈女士刚为女儿挑了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她口中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是博罗县推出的个性化借阅服务。读者选中心仪新书后,由县图书馆采购入库并免费借出,活动自开展以来已为群众“定制”图书超5000册。 

数字化服务,则为阅读插上“智慧翅膀”。在博罗中学的“数字图书角”,学生小刘正用平板电脑浏览当天的《南方日报》《惠州日报》等报刊,“不用跑报刊亭,课间就能看新闻,还能和同学讨论热点话题。”长宁镇新江村等5个试点村引入智能共享书柜与数字阅读听书一体机,村民通过扫码即可借阅书籍,每年流转图书达1000—1500册,“以前觉得电子书是年轻人的玩意儿,现在用手机、在平板上就能听农业科普,咱也跟上时代了。”村民老周说。目前,数字化阅读设施覆盖全县95%行政村,年均举办活动超500场,2025年“云书展”线上参与人次突破2万。

县城新华书店内,市民正在认真阅读各类书籍。

针对基层末梢,博罗还提供有“外卖化”配送服务,充分满足群众阅读需求。在罗浮山脚下的“粤书吧”,游客李女士用电子阅读终端扫码借了一本《岭南草药志》:“边赏景边学知识,这趟旅行更有意义了。”而上良民宿的经营者也表示,景区内的“粤书吧”不仅能吸引游客驻足,还带动民宿入住率上涨了两成,很多客人退房时特意买走推荐的书,说“要把博罗的文化带回家”。据统计,博罗累计配送图书超4万册,覆盖景区、军营、学校等28间流动图书室。 

活动“花样出圈”,书香融入日常 

每周六下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亲子共读角”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家长刘先生正和5岁的女儿共读绘本《月亮的味道》:“打卡21天了,孩子现在每天主动要看书,识字量翻倍增长!”通过“分龄分层”阅读计划,博罗为不同年龄段孩子量身定制活动,其中,让低龄儿童玩转绘本剧,高龄学生参与“妙笔小作家”,青少年则在“小记者走博罗”项目中采写乡村振兴故事。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亲子共读角”。

“采访老党员时,听他讲革命经历,我才真正懂了书里写的‘红色精神’”。14岁的小记者婷婷自豪地展示她的作品《村里的变化》。据了解,“小记者走博罗”项目已培训500多名小记者,产出报道、心得200余篇,该项目还获评广东省“乡村复兴少年宫”特色案例。

传统文化也在阅读中“活”了起来。在“诗词里的中国”活动中,孩子们用画笔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家长吴女士说:“死记硬背变生动体验,孩子现在背诗积极性也高多了。”在本土作家文化沙龙、名家讲座上,博罗文史专家彭天锡以“读懂故乡 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生动演绎、互动分享等形式,为经典文本注入新的视角。前来参与讲座的苏子晴是博罗本地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喜欢阅读历史书,在这场讲座上她了解到了很多博罗的历史文化,也对这片土地更加热爱。

4月24日,“悦读百千万 书香绕罗浮”文化系列主题讲座在博罗书城举办。

成效显著,书香点亮城乡未来

一组数据印证了博罗全民阅读的蓬勃活力:数字化阅读覆盖95%行政村,“云书展”线上参与人次突破2万;南国书香节分会场连续两年获评“省级特色”;全县年均举办阅读活动超500场,参与人数更是逐年增加。

全民阅读,不仅能为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提供良好养分,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罗阳街道莲湖村依托农家书屋开展电商培训,村民学会了直播带货;石坝镇通过“阅读+农技推广”,让更多的农户养起了三黄胡须鸡;龙华镇青年返乡创业群体中,不少人表示“从书里找到了灵感”。 

让每一本书都找到需要它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从图书馆到田间地头,从耄耋老人到垂髫孩童,博罗人正以书为舟,驶向更广阔的精神家园。在这里,阅读不再是简单的翻书动作,而是联结心灵、赋能生活的文化力量,随着“书香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因阅读更美,生活因书香愈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