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 产业筑基 治理强村 番禺南村镇员岗村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新画卷

番禺融媒 2025-05-18 10:50

漫步在员岗村,宗祠古建与商业街区交相辉映,演绎出一派古典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美好风貌。踏入员岗村党建文化展览馆,宛如欣赏一幅徐徐铺开的岭南水乡画卷,叙述着这个岭南文化名村的深厚底蕴。沿着展览馆向西前行,三大产业园拔地而起,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如今,这座曾沐浴在南宋名臣崔与之遗风之下、孕育出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的千年古村,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布上绘制出新时代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员岗村

文脉兴盛 古韵流淌的烟火人间

员岗村始建于唐朝末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番禺县地名志》相关记载,番禺民间飘色艺术最早便源于此,民间曾广泛流传“员岗飘色,堪称南粤,一枝独秀;前人绝技,传统艺术,名场四海”的说法。2008年,员岗村新创制的《一举夺冠》大型色板曾夺得全国民间文艺最高荣誉的“山花奖”。然而,在时代的变迁中,员岗飘色也曾陷入传承困境。为了传承本村优秀历史文化、非遗技艺,员岗村以“企业认捐+村民众筹+乡贤反哺”模式自主筹集资金,动员年轻党员交流学习制作技艺、深入走访民间收集传统图纸,最终时隔七年终于重开精彩绝伦的员岗飘色巡游活动,让24版大型飘色融合现代文化元素后“重现江湖”,推动员岗飘色“飘”得更远。

2024年正月 员岗村时隔七年重开飘色巡游 万人空巷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员岗村还不断以“绣花功夫”活化历史资源。穿行于员岗村的街巷内,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崔氏宗祠“昌大堂”修缮一新,巍然耸立,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公共文化阵地;高峯崔氏宗祠“保大堂”、康公古庙以及新近修建的康公亭下书声琅琅,成为村委会开展“榕树下的党课”等党建共建活动的绝佳场所,古建筑在基层治理的浸润中重焕生机。

“昌大堂”修缮一新 巍然耸立

康公亭 康公古庙串联古今

“我们不仅要守住老祖宗的根脉,更要让文化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员岗村党委书记崔敏星说道。为此,员岗村还斥资120多万元打造的党建文化陈列馆,完整展现古村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为村民留住乡愁;组建公益演出的蔚林曲艺社、重开“九龙出,十龙归”的员岗“龙舟景”,极大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飘色惊艳,粤剧悠扬,龙舟竞渡,本村历史文化已成为村民推窗可见、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

2023年端午节 12条龙船组成“员岗景”

产业跃迁 地铁“运来”的“金街银铺”

曾经的员岗村内握手楼、家庭式作坊遍布,如今则依托地铁7号线上盖、毗邻长隆万博商务区、南大干线沿线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辖区内“七号小镇”“恒创智汇”“南村壹号”三大产业园的聚集作用,培育引进一批高质量创新型企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七号小镇”产业园引入过程中,员岗村秉持创新发展理念,精心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将其打造为独具特色的创意街区,吸引了电商、传媒、设计、汽车租赁等多个产业的优质公司入驻。“南村壹号”产业园内则集聚了61家中大型健康产业企业,目前年收入1.62亿元,创税收645万元,带动周边400个就业岗位。“这里交通便捷,产业园配套完善,企业之间还能形成协同效应,我们看中的就是这一点。”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

“南村壹号”产业园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员岗村还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公寓产业,对经营主体进行知识培训,鼓励村民进行房屋改造,提升硬件设施环境,不断打造公寓租赁特色品牌;同时积极盘活村内闲置地块,打造商务综合体,为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的生活服务。每逢夜幕降临,无数青年白领走出地铁站,在附近的商铺中与村民并排而坐,共同享用香气四溢的美食,最终又回到设施配备齐全的公寓中。员岗村正以“小公寓”撬动“大人才”,帮助每一位追梦人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答案。

俯瞰员岗村 公寓房星罗棋布

在产业振兴的浪潮中,村民的“钱袋子”也悄然鼓起。据统计,2024年员岗村全村集体收入263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384万元,股东人均分红4200元。为保障老年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村委会还连续3年为60岁以上户籍老人免费购买银龄安康保险,累计投保20万余元,惠及近600人。每逢岁末年终,员岗村内还会举行节庆活动,为户籍老人派送礼金礼品、为村中学生派发奖学金,守护好“一老一小”幸福生活的同时,更营造出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的良好民风。

岁末年终 村内老人共同享用敬老饭

环境焕新 诗意栖居的生活图景

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员岗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按下“加速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曾经,村内存在的道路狭窄、电缆乱搭、卫生死角多等问题,在一系列环境提升举措下被一桩桩化解,已顺利完成“三线”治理工程、违规搭建窝棚及商铺大型广告牌清理工作,实现“垃圾投放点实施标准化改造、高清监控系统实现村域全覆盖。

员岗村党建文化公园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乡村焕新行动也在员岗村上演,原本下雨泥泞、夜晚黑暗的乡间小路,在铺设2万多方沥青、增设14盏太阳能路灯后,成为守护村民晚归的平安回家路;在投入800万元对排水管网改造后,雨季积水就此作古,化作疏通员岗大道、提升村容村貌与抗灾能力的“毛细血管”;街巷内加装20万元消防栓,539个充电桩覆盖全域,彻底解决电动车入户充电隐患,安全防线越筑越牢……一件件实事勾勒出村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图景,也见证着这座村落向现代化宜居乡村迈进的坚实步伐。

员岗上涌一河两岸自然风景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扮靓,村民闲暇时光有了越来越多的好去处。村内绿化提升总面积共10亩,主干道、一河两岸新近设置的38组花香芳香四溢,黄皮、龙眼、紫荆花等300余棵花木迎风挺立,吸引不少村民散步徘徊。党建文化公园内经过翻新的凉亭檐角飞翘如燕尾轻扬,增设的羽毛球场、健身器材和焕新的乒乓球场地、广场舞舞台傍晚人流络绎不绝。“现在村内的环境越来越好,我每天晚上都会和家人来公园跳广场舞、健身,生活非常惬意!”村民林女士笑着说。

“小时飘色,大时出色。”正如这句广东民间俗语所言,员岗村已从承载番禺飘色五百余年历史的发祥地,以赓续传统与面向现代的共舞、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的交响,大步迈向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华丽蜕变之路。当产业园的玻璃幕墙映照出古祠的青砖黛瓦,飘色的锣鼓声随着地铁的节奏越传越远,这座岭南古村也将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卷上书写下更多注脚。

文:番禺融媒记者张成锟

图:南村摄影协会、往期图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