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既是全国“民法典宣传月”,又是东莞龙舟竞渡的热闹时节。日前,“龙腾湾区·潮涌东江”2025年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在东莞万江街道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启动,全市正式进入“龙舟时间”。万江司法分局巧妙结合非遗,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为市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盛宴。
“起龙”是岭南水乡的传统习俗,寓意着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活动现场,滘联社区的村民们齐心协力,将深埋河涌的龙舟“请”出水面,并进行清洗、上油、装饰,重现龙舟的雄姿。锣鼓喧天,醒狮助兴,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在非遗墟市,糖画、醒狮头扎作、“炸油兹”等传统技艺琳琅满目,万江司法分局融入市集氛围,打造“法治文化摊位”,通过“法典体验”、“龙舟竞答”、宣传手册发放等形式,向市民普及民法典知识。现场设置“一纸契约”互动体验,市民亲手书写传统婚书、买卖契约。普法志愿者结合生活实际现场解析民法典中合同订立、婚姻家庭的要点,让法律知识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万江司法分局工作人员表示,非遗墟市是群众生活的“小缩影”,分局希望通过场景化普法,让民法典从文本走向生活,既守护文化根脉,又守护百姓权益。
在万江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传承基地——万江黄粘洲龙船制作厂,龙船制作订单不断。一位龙船制作技艺师傅说:“现在我们法律意识要提高了,实行签约‘一舟一合同’标准化模板,订单再多也不慌。”
由于龙舟定制周期长、工艺复杂的特点,规范交付时间、木材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归属等条款显得尤为重要。如今,万江龙舟匠人们不再只是“低头做舟”,更学会了“抬头看路”,普及标准化合同,使得龙舟制作纠纷率大幅下降。
接下来,万江将继续探索“法治+非遗”的创新普法模式,走进祠堂、龙舟训练基地,让法律知识与传统文化携手同行,为乡村振兴、社会和谐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南方+记者 何建文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