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项改革举措!东莞力争今年底全省率先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体系

健康东莞 2025-05-15 14:26

患者家属王阿姨最近松了口气——过去家人住院,她不得不请假陪护,如今东莞市人民医院推出的“免陪护”服务让她既能安心工作,又能确保家人得到专业照料。

免陪照护服务需要医疗护理员的有力支撑。经过前期调研论证和反复修改完善,5月14日,《东莞市建立医疗护理员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方案》从规范培训考核、日常制度管理、行业监管等6个方面推出30余项改革举措,东莞力争2025年底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让更多患者和家属免除“后顾之忧”。

创新破题:专业护理替代“全家总动员”

“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团团转”,这是很多患者在住院时面临的实际情况。为有效破解痛点难点,东莞将“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体系”纳入五项“民生微改革”之一。

与传统模式相比,“免陪照护病房”建立护士人力资源配置和弹性调配制度,实施护士与医疗护理员“双轨协同”机制,由医疗护理员承担生活照护,护士专注专业护理和病情观察,二者紧密协作,共同解决患者的多样化护理需求,实现无家属陪护或家属“陪而不护”。

医疗护理员是“免陪照护”服务品质的重要支撑。但在以往,诸多医院的大部份护理员文化素质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现有医院购买企业化运营的第三方服务模式存在行业准入标准不明确、岗前培训不完善、费用标准不透明、人员管理混乱等问题,亟需寻求改革破题之道。

新出炉的《东莞市建立医疗护理员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着力强化顶层设计,从规范培训考核、日常制度管理、行业监管等6个方面推出30余项改革举措,力争2025年底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厚街医院是广东试点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首批开展此项服务的医疗机构之一,图为东莞市厚街医院的“免陪护病房”。

厚街医院是广东试点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首批开展此项服务的医疗机构之一,图为东莞市厚街医院的“免陪护病房”。

《方案》指出,东莞市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将探索实施“三步走”阶梯式推进路径,推动健康照护服务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服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系统连续、管理手段转向更加注重科学化治理,具体包括三个阶段:

到2025年底,初步建立东莞市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推动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规范培训、考核和服务改革措施的落实。

到2027年底,东莞市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发展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到2029年底,促进医疗护理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改革基本完成,多元化护理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医疗护理员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制度护航:培训、考核、激励“三管齐下”

《方案》以系统性改革思维构建医疗护理员职业发展新生态,通过规范化培训、标准化考核、科学化激励三大核心举措,全面破解行业门槛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职业认同不足等难题,为医疗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动能。

针对行业进入几乎“零门槛”,医疗护理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东莞探索建立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服务标准,明确岗前、在岗培训等要求,推动新增医疗护理员上岗前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摸排并组织现存在岗且无医疗护理员相关证书的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对象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对考核不合格对象组织重新培训及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对照省“现有在岗护理员2027年6月底前全部获得培训证书”的目标任务,东莞自加压力,力争2025年内增量、存量医疗护理员100%完成规范化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东莞将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加快与医疗护理员职业制度的衔接,逐步建立医疗护理员技能人才认定体系。

针对医疗护理员各方管理职责不清、边界不明等问题,东莞起草制定了医疗机构和陪护服务机构聘用、管理医疗护理员的职责指引,明确各方管理权责,指导医疗机构制定医疗护理员在岗行为日常管理规章,提高医疗护理员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患者提供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服务的质量。

持续推进《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医疗护理员服务规范》和《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规范》等三个地方标准项目的立项和制定工作,2025年3月已完成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预计6月可正式发布,届时《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规范》有望成为该领域全国首个地方标准,其余两项有望成为该领域省内首个地方标准。

为提升医疗护理员的获得感,改变“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的局面,东莞还在公立医疗机构探索优化医疗护理员绩效管理制度,突出以患者评价为核心、“优质优酬”两方面内容,致力于让“好服务”有“好价格”。

一方面,医疗机构和接受陪护服务的对象及其家属是主要的考核主体,其他主体非必要不参与,考核实行百分制,原则上医疗机构、服务对象及其家属评分各占50%,鼓励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评分权重。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合同约定方式,在医疗护理员基本薪酬经费中提取5%—10%纳入绩效奖励资金池。每个评价周期根据评价考核得分对医疗护理员进行排名,其中最高等次人数不超过参评人数的10%,所获奖金不低于绩效奖金发放额度的40%。

目前,东莞正在全市公立医院逐步推行绩效管理制度。预计改革后,以目前医疗护理员平均月薪4000元的标准计算,获评最高等次的医疗护理员月薪比改革前增加800元左右,将有效调动医疗护理员提升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群众点赞:从“不放心”到“离不开”

从“全家陪护”到“专业守护”,东莞用一场小切口改革,撬动就医体验大提升。

为破解传统医疗模式下“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难题,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推进照护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东莞主动向上争取成为全省首批8个试点地市之一,积极探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改革,选定工作基础较好的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等5家三级医疗机构作为省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在康复医学科等病区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并取得初步成效。

以市人民医院为例,平均每月每名患者照护服务费用由约8100元下降至约4200元,节省费用平均97.5元/天;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从16.52天下降到14.32天,脑卒中和骨科患者自理能力(ADL)改善率从41.09%上升到61.06%,免陪照护率由60%上升到84%,住院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均达99%以上。

《方案》指出,接下来,东莞将持续推进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改革。在全市三甲公立综合医院部分病区逐步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推动试点病区在配齐配足病区护士和医疗护理员的基础上向群众提供免陪照护服务。此外,建立和完善患者住院免陪照护服务规范和运行保障机制加强住院病区探视管理,提升免陪照护信息化管理服务。推动免陪照护服务改革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相衔接,建立和完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政策体系。

东莞公立医疗机构在特级护理、I级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省定“免陪照护服务”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可在收取特级护理、I级护理费用的同时,加收“免陪照护服务”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费用。免陪照护服务收费须由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自主选择。

与此同时,东莞将推动试点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护理员队伍统一管理,建立对从事免陪照护服务的医疗护理员与一般医疗护理员相对统一、相互衔接的规范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疗护理员管理,东莞还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和陪护服务机构优先聘用培训合格人员,通过直接聘用、劳务派遣或外包形式使用,并制定统一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职业守则及考核机制。严禁护理员替代医务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保障医疗安全。强化陪护服务机构监管,需具备劳务派遣资质,择优选用规范机构,完善劳动权益保护及收费公示制度,推动行业自律与服务质量评价,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和职责落实情况监督,确保服务规范透明。

让技术有温度,让服务贴民心。东莞正在进行的这项既省心又省钱的创新,或许正是医疗改革最动人的温暖底色。

撰文:欧雅琴 蔡子航

图片来源于东莞市人民医院、厚街医院

编辑 黄新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