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龙华镇宁和村供销渔场举行叉尾鮰鱼苗投放仪式,7万尾优质鱼苗顺利入塘,标志着博罗2025年水产养殖加工全产业链体系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举措,该项目创新采用“订单农业+托底收购”模式,搭建起养殖户与大湾区加工企业的产销对接平台。通过统一供苗、技术指导和保价回收等全链条服务,有效提升当地水产养殖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在投放仪式现场,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随着一袋袋充氧鱼苗袋缓缓打开,7万尾叉尾鮰鱼苗欢跃入塘。据了解,鱼苗入塘前均须经过盐水浴消毒处理以及适应渔场水温作业,渔场技术员正通过智能投饵机进行精准投喂演示,展现出现代化养殖的科技含量。
记者注意到,县供销合作社水产部负责人白豫博手中拿着与泰美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签订的300万斤叉尾鮰养殖订单合同。随着鱼苗陆续投放,他算了一笔账:“我们实行‘市场价+托底价’双轨机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价时按市价结算,若市价跌破6元/斤的成本线,加工企业会以保底价全额收购。按当前技术标准,叉尾鮰养殖周期约7个月,亩产可达6000斤,参与项目的农户每亩至少有3万元保底收入,比传统养殖模式增收30%以上。”
据介绍,此次投放的7万尾优质“江丰1号”叉尾鮰鱼苗,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体表光滑无鳞,背部呈灰褐色,腹部为银白色,幼鱼体侧分布着明显黑色斑点(成鱼阶段斑点逐渐褪去)。该品种还具备抗病性强、耐低氧、生长速度快等优势,预计到年底即可长至2斤/尾的商品规格。
龙华镇宁和村供销渔场总面积874.98亩,共有57个鱼塘,实际养殖水面604.51亩,得塘率达69.09%。“宁和村供销渔场是我县水产提质增效行动的重要载体,”白豫博介绍,“我们计划通过标准化鱼塘改造,将这里打造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订单养殖推广基地和智慧渔场示范基地。”
据了解,此次鱼苗投放是博罗县开展“社村”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自推进“社村”合作工作以来,县供销社紧紧围绕以产业带动发展、扩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结合本县水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技术。通过供销渔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订单养殖模式,推动全县渔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